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在商量请德·诺布瓦先生第一次来家吃饭时,母亲说,遗憾的是戈达尔教授目前在外旅行,她本人又完全断绝了与斯万的交往,否则这两位陪客会使那位卸任的大使 感兴趣的。父亲回答说,像戈达尔这样的显赫上宾、著名学者,会使餐桌大增光彩。可是那位爱好卖弄、唯恐旁人不知自己结交了达官贵人的斯万,其实只是装模作 样的庸俗之辈,德·诺布瓦侯爵会用”令人恶心”这个词来形容斯万的。对父亲的这个回答我得稍加解释。某些人可能还记得,戈达尔从前十分平庸,而斯万在社交 方面既谦和又有分寸,含蓄得体。但是我父母的旧友斯万除了”小斯万”、赛马俱乐部的斯万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头衔(而且不会是最后的头衔),即奥黛特的丈 夫。他使自己素有的本能、欲|望、机智服从于那个女人的卑俗野心,尽力建立一个适合于他伴侣的、由他们两人共有的新的地位,这个新地位大大低于他从前的地 位。因此,他的表现判若两人。既然他开始的是第二种生活(虽然他仍然和自己的朋友单独来往。只要他们不主动要求结识奥黛特,他不愿意将她强加于他们),一 种和他妻子所共有的、在新交的人之间的生活,那么,为了衡量这些新友人的地位,也就是衡量他们的来访给自己的自尊心所带来的愉快,他所使用的比较尺度不是 自己婚前的社交圈子中最杰出的人物,而是奥黛特从前的朋友,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即使人们知道他乐于和粗俗的官员以及zheng府部门舞会上的花瓶–名 声不好的女人来往,但他居然津津乐道地炫耀某办公室副主任的妻子曾登门拜访斯万夫人,这未免使人愕然,因为他从前(至今仍然)对特威肯汉城①或白金汉宫的 邀请都曾潇洒地保持过缄默。人们也许认为昔日风流倜傥的斯万的纯朴其实只是虚荣心的一种文雅的形式,他们也许认为我父母的这位旧友和某些犹太人一样,轮流 表现出他的种族所连续经历的状态,从最不加掩饰的附庸风雅,最赤裸裸的粗野,直到最文雅的彬彬有礼。然而,主要原因–而且这普遍适用于人类–在于这一 点,即我们的美德本身并不是时时听任我们支配的某种自由浮动的东西,在我们的思想中,美德与我们认为应该实践美德的那些行动紧密相连,因此,当出现另一种 类型的活动时,我们束手无策,根本想不到在这个活动中也可以实践同样的美德。斯万对新交无比殷勤,眉飞色*舞地一一举出他们的姓名,这种态度好似那些谦虚或 慷慨的大艺术家:他们在晚年也许尝试烹饪或园艺,为自己的拿手好菜或花坛沾沾自喜,只能听夸奖,不能听批评。但一旦涉及他们的杰作,他们是乐于倾听批评 的;或者说,他们可以慷慨大方地赠送一幅名画,可是在多米诺牌桌上输了四十苏却满不高兴。

①此城是法国奥尔良王族流亡英国的居住处。

谈到戈达尔教授,我们将在很久以后,在拉斯普利埃宫堡维尔迪兰夫人府上再次和他长久相聚。此刻,关于他,只需首先提请注意一点。斯万的变化严格说来无 法使我惊讶,因为当我在香榭丽舍大街看见希尔贝特的父亲时,这变化已经完成,只是尚未被我看透罢了。再说他当时没有和我讲话,不可能向我吹嘘他那些政界朋 友(即使他这样做,我多半也不能立即觉察到他的虚荣心,因为长时期形成的对某人的看法使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母亲也是一样,在三年里,她竟然没有觉察 到侄女嘴上的唇膏,仿佛它溶解在流体之中无影无踪了。直到有一天,过浓的唇膏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引起了所谓超饱和现象,于是从前没有看见的唇膏结成晶体,母 亲突然看见了缤纷的彩色*,大叫可耻,如同在贡布雷一样,并且几乎断绝了与侄女一切来往)。戈达尔的情况却相反,他在维尔迪兰家目睹斯万跨进社交界的那个时 期已经相当遥远,而岁月的流逝给他带来了荣誉和头衔。其次,一个人尽可以缺乏文化修养,尽可以做愚蠢的同音异词的文字游戏,但同时仍可以具有一种任何文化 修养所无法取代的特殊天赋,例如大战略家或杰出医生的天赋。在同行们眼中,戈达尔不仅仅是靠资历而由无名小卒终于变为弛名欧洲的名医。年轻医生中之佼佼者 宣布–至少在几年内,因为标准既然应变化之需要而诞生,它本身也在变化中–万一他们染病,戈达尔教授便是他们唯一能以命相托的人。当然他们愿意和某些 文化修养更深、艺术气质更重的主任医生交往,和他们谈论尼采和瓦格纳。戈达尔夫人接待丈夫的同事和学生,盼望有朝一日丈夫能当上医学院院长。人们在晚会上 欣赏音乐,戈达尔先生却无意聆听,而去隔壁的客厅里玩牌。然而他的好眼力、他诊断之敏捷、深刻、准确,令人赞叹不已。第三点,关于戈达尔教授对我父亲这种 类型的人所采用的声调和态度,应该指出,我们在生活的第二部分所显示出的本质可能是第一本质的发展或衰败、扩大或减弱,但并不永远如此,它有时是相反的本 质,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戈达尔青年时代的那种迟疑的神情、过分的腼腆与和蔼曾使他经常受人挖苦,当然迷恋他的维尔迪兰家除外。是哪位慈悲为怀的朋友劝他摆 出冷冰冰的面孔呢?由于他的重要地位,这样做是轻而易举的。在维尔迪兰家,他本能地恢复原貌,除此以外,在任何地方,他表现得冷若冰霜,往往是一言不发。 而当他不得不说话时,他又往往采取断然的口吻,故意令人不快。他将这种新态度试用于求医者身上,既然求医者以前从未与他谋面,自然无法作比较。他们如果得 知戈达尔并非生性*粗鲁,准会大吃一惊。戈达尔极力使自己毫无表情。他在医院值班时,讲述同音异义的玩笑引起众人–从主任医生到新来的见习医生–捧腹大 笑,而他的面部肌肉却纹丝不动。由于他剃去了胡须,他的面孔也完全变了样。

最后说说德·诺布瓦侯爵为何许人,战前①他曾任全权公使。五月十六日危机期间②他任大使。尽管如此,使许多人大为吃惊的是,他后来曾多次代表法兰西出 使国外执行重要使命,甚至赴埃及出任债务监督,并施展他非凡的财务能力,屡有建树,而这些使命都是由激进派内阁委任于他的。一般的反动资产者都拒绝为这个 内阁效劳,更何况德·诺布瓦先生:他的经历、社会关系和观点都足以使他被内阁视为嫌疑分子。然而,激进派的部长们似乎意识到此种任命可以表明他们襟怀坦 白,以法兰西的最高利益为重,说明他们不同于一般政客,而当之无愧地被《辩论报》称为国家要人。最后,他们可以从贵族姓氏所具有的威望及剧情突变式的出人 意料的任命所引起的关注中得到好处。他们明白,起用德·诺布瓦先生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不用担心后者会违背政治忠诚,因为,侯爵的出身不仅不引起他 们的戒备防范,反而使他们放心。在这一点上,共和国zheng府没有看错。这首先是因为某一类贵族从童年时起就认为贵族姓氏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的内在优势(他的同 辈人,或者出身更为高贵的人对这种优势的价值十分清楚),他们知道自己大可不必像众多资产者那样费尽心机地(虽然并无显著效果)发表高见,攀交正人君子, 因为这种努力不会给他们增添任何光彩。相反,他们一心想在身份比自己高的王侯或公爵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价,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往姓氏中添加原来所没有的 东西:政治影响、文学或艺术声誉、万贯家产。他们无意在资产者所追求的、无用的乡绅身上浪费精力,何况得到一位乡绅的无实效的友谊并不会导致王侯的感激。 他们将大量精力使用于能有助于他们担任使馆要职或参加竞选的政治家身上(即使是共济会会员也不在乎),使用于可以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帮助他们进行”突破” 的、声誉显赫的艺术家或学者身上,简而言之,使用于一切促使他们扬名,促使他们与富人结成姻亲的人们身上。马丁·伊登

①指1870年普法战争前,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②(前)指1877年5月16日法国内阁危机。

德·诺布瓦先生从长期的外交实践中吸收了那种消极的、墨守成规的、保守的精神,即所谓”zheng府精神”,这是一切zheng府所共有,特别是zheng府之下各使馆所共有 的精神。外交官的职业使他对反对派的手段–那些多少带有革命性*的、至少是不恰当的手段–产生憎恶、恐惧和鄙视。只有平民百姓和社交界中少数无知者才认 为所谓不同的类型纯系空谈,但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不同类型的相互接近不是出于相同的观点,而是出于同血缘的精神。像勒古费这种类型的院士是古典派,但他却 为马克西姆·杜冈或梅西埃对维克多·雨果的颂词①鼓掌,却不愿为克洛代尔对布瓦洛的颂词②鼓掌。同一个民族主义使巴雷斯③与他的选民接近–后者对他和乔 治·贝里先生④并不细加区别–却无法使巴雷斯和法兰西学院的同事们接近,因为后者虽然与他政见一致但精神迥异;他们甚至不喜欢他而偏爱政敌里博先生和德 沙涅尔⑤先生;忠诚的保皇派感到与里博和德沙涅尔十分接近,而与莫拉斯及莱翁·都德相当疏远,尽管这两人也希望王朝复辞。德·诺布瓦先生寡言少语,不仅出 于谨慎稳重的职业习惯,还由于言语在此类人眼中具有更高的价值,更丰富的含义,因为他们为使两个国家相互接近而作的长达十年的努力,在演讲和议定书中,也 不过归纳为、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它貌似平庸,但对他们却意味着整整一个世界。这位在委员会中以冷若冰霜著称的德·诺布瓦先生在开会时坐在我父亲旁 边,因此人们纷纷祝贺父亲居然获得这位前大使的好感。父亲本人也感到惊奇,因为他脾气不太随和,除了一小圈知已以外,很少有人和他来往,他本人也确认不 讳,他意识到外交家的殷勤是出于一种由本人决定好恶的完全独立的观点;当某人使我们厌烦或不快时,他的全部精神品质或敏感性*就丧失作用,它们还不如另一人 的爽直轻松能赢得我们的好感,虽然后者在许多人眼中显得空洞、浮浅、毫无价值。

“德·诺布瓦又请我吃饭,真是件大事。”委员会里大家都很吃惊,因为他和委员会里的任何人都没有来往。”我敢肯定他又会和我讲关于一八七○年战争的扣 人心弦的事。”父亲知道德·诺布瓦先生也许是唯一一位提请皇帝注意普鲁士的军备扩张和战争意图的人;他知道俾斯麦对德·诺布瓦的智慧表示佩服。就在最近, 在歌剧院为狄奥多西皇帝举行的盛大晚会上,报界注意到皇帝曾长时间接见德·诺布瓦先生。”我得打听皇帝的这次访问是否确实重要,”对外交政策颇感兴趣的父 亲对我们说,”我知道诺布瓦老头守口如瓶,但他对我可无话不谈。”

①即对浪漫主义的颂词。马克西姆·杜冈(1822-1894),法国作家;梅西埃(1829-1915),文学批评家。
②即对古典主义的颂词。克洛代尔(1868-1955),法国作家,布瓦洛(1636-1711),法国诗人。
③巴蕾斯(1862-1923),法国作家,宣传民族主义。
④乔治·贝里,先为保皇派、右翼议员,后接受进步思想。
⑤里博,(1842-1923)法国政治家,多次连任法国财政和外交部长。德沙涅尔,法国政治家,主张共和制,曾在1920年担任过几个月共和国总统。

在母亲眼中,大使本人也许缺少最能使她感兴趣的那种智慧。应该说德·诺布瓦先生的谈话是某种职业、某个阶层、某个时期–对于这个职业和阶层来说,这 个时期可能并未完全废除–所特有的古老的语言形式之大全,我未能将耳闻如实笔录下来,不免感到遗憾,否则我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创造语言老朽这个效果,正如 罗亚尔宫那位演员一样:有人问他从哪里找到那些令人惊奇的帽子,他回答说:”不是找来的。是保存下来的。”总而言之,我感到母亲认为德·诺布瓦先生有点” 过时”。就举止而言,他并未使她不快,但就思想而言–其实德·诺布瓦先生的思想是十分时新的–或许远不如说就语言表述而言,他在她心目中毫无魅力。不 过她感觉到,如果她在丈夫面前对那位对他表示如此少有的偏爱的外交家称赞一番,丈夫定会暗暗得意。她肯定了父亲对德·诺布瓦先生的好评,同时也引导他对自 己产生好评,她意识到这是在履行职责:使丈夫愉快,就好比使菜肴精美、使上菜的仆人保持安静一样。她不善于对父亲撒谎,因此就培养自己去欣赏大使,以便诚 心诚意地称赞他。何况,她当然欣赏他那和善的神情、稍嫌陈旧的礼节(而且过分拘谨。他走路时,高大的身躯挺得笔直,但一见我母亲乘车驶过,便将刚刚点着的 雪茄抛得远远的,摘下帽子向她致意),他那有分寸的谈吐–他尽可能不谈自己,而且时时寻找能使对方高兴的话题–以及其速度令人吃惊的回信。父亲刚寄出 一封信就收到回信,父亲看见信封上德·诺布瓦先生的笔迹,第一个反应是莫非这两封信恰巧错过了。难道邮局对他特别优待,加班为他收发信吗?母亲赞叹他虽百 事缠身,却复信迅速、虽交游甚广,但仍和蔼可亲。她没有想到这些”虽然”其实正是”因为”,只是她未识别罢了,她没有想到(如同人们对老者的高龄、国王的 不拘礼节、外省人的灵通信息感到吃惊一样)德·诺布瓦先生正是出于同一种习惯而既日理万机又复信迅速,既取悦于社交界又对我们和蔼可亲。再者,和所有过分 谦虚的人一样,母亲的错误在于将与自己有关的事置于他人之下,即置于他人之外。她认为父亲这位朋友能即刻复信实属难能可贵,其实他每日写大量书信,这只是 其中的一封,而她却将它视作大量信件中之例外。同样,她看不出德·诺布瓦先生来我家吃饭仅仅是他众多社交活动中之一项,因为她没想到大使昔日在外交活动中 习惯于将应邀吃饭当作职责,习惯于表现出惯常的殷勤,如果要求他在我家一反常态地舍弃这种殷勤,那就未免太过分了。

德·诺布瓦先生第一次来家吃饭的那一年,我还常去香榭丽舍大街玩耍。这顿饭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那天下午我总算能看拉贝玛①主演的《菲德尔》②日 场,还因为与德·诺布瓦先生的谈话使我骤然以新的方式感到:希尔贝特·斯万及她父母的一切在我心中所唤醒的感情与他们在其他任何人心中所引起的感情是多么 地不同。

①拉贝玛与后文提到的贝玛大妈是同一个人。在某些人名字前加上”拉”,是民间一种习俗用法。
②《菲德尔》,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的悲剧。

新年假期即将到来,我也日益无精打采,因为希尔贝特亲自告诉我在假期中我再见不到她,母亲大概注意到我的神气,想让我解解闷,有一天便对我说:”如果你仍然很想听拉贝玛的戏,我想父亲会同意的,外祖母可以带你去。”

这是因为德·诺布瓦先生曾对父亲说应该让我去听拉贝玛的戏,对年轻人来说这是珍贵的回忆,父亲才改变一贯的态度–他反对我在他所谓的无聊小事(这种 看法使外祖母震惊)上浪费时间并冒生病卧床的危险,并且几乎认为既然大使劝我看戏,那么看戏似乎成了飞黄腾达的秘诀之一。外祖母一直认为我能从拉贝玛的戏 中学到许多东西,但是,为了我她放弃看戏,为了我的健康她作出巨大牺牲。此刻,她无比惊异,因为德·诺布瓦先生的一句话便使我的健康成为微不足道的东西 了。她对我所遵守的呼吸新鲜空气和早睡的生活习惯寄托于理性*主义者的坚定希望,因此认为打破习惯便会招来灾祸,她痛心地对父亲说:”您太轻率了!”父亲生 气地回答说:”怎么,您现在又不愿意让他听戏!多么荒唐,您不是口口声声说听戏对他有好处吗?”

德·诺布瓦先生在对我至关重要的另一件事上,改变了父亲的意图。父亲一直希望我当外交官,而我却难于接受。即使我在外交部内呆一段时期,但总有一天我 会被派往某些国家当大使,而希尔贝特并不住在那里。我愿意恢复从前在盖尔芒特家那边散步时所设想的、后来又放弃的文学打算。但父亲一直反对我从事文学,认 为它比外交低贱得多。他甚至不能称它为事业。可是有一天,对新阶层的外交官看不上眼的德·诺布瓦先生竟对父亲说,当作家和当大使一样,受到同样的尊敬,施 展同样的影响,而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

“嗳!真没想到,诺布瓦老爹毫不反对你从事文学,”父亲对我说。父亲是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因此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和重要人物的谈话得到解决,得到 圆满的解决,他说:”过几天,开完会后我带他来吃饭。你可以和他谈谈,露一手。好好写点东西给他看。他和《两个世界评论》的社长过从甚密,他会让你进去, 他会安排的,这是个精明的老头,确实,他似乎认为外交界,在今天……”

不会和希尔贝特分离,这种幸福使我产生了写篇好文章给德·诺布瓦先生看的愿望–而不是能力。我动手写了几页便感到厌烦,笔从我手中落下,我恼怒得哭 了起来。我想到自己永远是庸才,想到自己毫无天赋,连即将来访的德·诺布瓦先生向我提供的永不离开巴黎的良机都没有能力利用。当我想到能去听拉贝玛的戏 时,胸中的忧愁才有所排解。我喜爱的景色*是海滨风暴,因为它最猛烈,与此相仿,我最喜欢这位名演员扮演的,是传统角色*,因为斯万曾对我说她扮演这些角色*的 艺术堪称炉火纯青。当我们希望接受某种自然印象或艺术印象从而获得宝贵的发现时,我们当然不愿让心灵接受可能使我们对美的准确价值产生谬误的、较为低劣的 印象。拉贝玛演出《安德罗玛克》、《反复无常的玛丽安娜》、《菲德尔》,这是我的想象力渴望已久的精彩场面。如果我能听见拉贝玛吟诵这段诗句:听说您即将 离我们远去,大人……①等等,那我会心醉神迷;就仿佛在威尼斯乘小船去弗拉里教堂欣赏提香②圣母像或者观看卡帕契奥③的系列画《斯基亚沃尼的圣乔治》一 样。这些诗句,我已经在白纸黑字的简单复制品中读过,但我将看见它们在金嗓子所带来的空气和陽光中出现,好比是实现了旅行的梦想,我想到这里时,心便剧烈 地跳动。威尼斯的卡帕契奥,《菲德尔》中的拉贝玛,这是绘画艺术和戏剧艺术中的杰作,它们所具有的魅力使它们在我身上富有生命力,使我感到卡帕契奥和威尼 斯、拉贝玛和《菲德尔》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如果我在卢浮宫的画廊里观看卡帕契奥的画,或者在某出我从未听说的戏中听拉贝玛朗诵,我便不会再产生美妙的惊 叹,不会再感到终于看见使我梦绕魂萦的、不可思议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其次,既然我期待从拉贝玛的表演中得到高贵和痛苦的某些方面的启示,如果女演员用她 卓越和真实的艺术来表演一部有价值的作品,而不是在平庸粗俗的情节上添点儿真和美,那么,这种表演会更加卓越和真实。

①《菲德尔》第五幕第一场的台词。
②提香(1477-1576),意大利画家。
③卡帕契奥(1455-1525),意大利画家。

总之,如果拉贝玛表演的是一出新戏,我便难以对她的演技和朗诵作出判断,因为我无法将我事先不知道的台词与她的语调手势所加之于上的东西区别开,我会 觉得它们和台词本是一体。相反,我能倒背如流的老剧本仿佛是特有的、准备好的广大空间,我能完全自由地判断拉贝玛如何将它当作壁画而发挥她那富有新意的创 造力。可惜几年前她离开了大舞台,成为一个通俗剧团的名角,为它立下汗马功劳。她不再表演古典戏剧。我常常翻阅广告,但看到的总是某某时髦作家专门为她炮 制的新戏。有一天,我在戏栏里寻找元旦那一周的日场演出预告,第一次看到–在压轴节目中,因为开场小戏毫无意义,它的名字显得晦暗,其中包含对我陌生的 一切特殊情节–拉贝玛夫人演出《菲德尔》中的两幕,还有第二天第三天的《半上流社会》和《反复无常的玛丽安娜》。这些名字象《菲德尔》名字一样,在我眼 前显得晶莹可鉴、光亮照人(因为我很熟悉它们),闪烁着艺术的微笑。它们似乎为拉贝玛夫人增添光彩,因为在看完报上的节目预告以后,我又读到一则消息,说 拉贝玛夫人决定亲自再次向公众表演往日创造的角色*。看来艺术家知道某些角色*的意义不仅限于初次上演、使观众一新耳目,或再次上演而大获成功。她将所扮演的 角色*视作博物馆的珍品–向曾经欣赏珍品的老一代或未曾目睹珍品的新一代再次展示的珍品,这的确是十分有益的。在仅仅用来消磨夜晚时光的那些演出的预告 中,她塞进了《菲德尔》这个名字,它并不比别的名字长,也未采用不同的字体,但她心照不宣地将它塞了进去,仿佛女主人在请客人入席时,将他们–普通客人 –的名字一一告诉你,然后用同样的声调介绍贵宾:阿纳托尔·法朗士先生。

给我看病的医生,即禁止我作任何旅行的那位,劝父母不要让我去看戏,说我回来以后会生病的,而且可能病得很久,总之,我的痛苦将大于乐趣。如果我期待 于剧院的仅仅是乐趣,那么,这种顾虑会使我望而却步,因为痛苦将会淹没乐趣。然而–正如我梦寐以求的巴尔贝克之行、威尼斯之行一样–我所期待于这场演 出的,不是乐趣,而是其他,是比我生活的世界更为真实的世界的真理。这些真理,一旦被我获得,便再也不会被我那闲散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小事所夺去,即使这些 小事使我的肉体承受痛苦。我在剧场中所感到的乐趣可能仅仅是感知真理的必要形式,但我不愿它受到影响和破坏,我盼望自己在演出结束以后才像预料中的那样感 到身体不适。我恳求父母让我去看《菲德尔》,但是自从见过医生以后,他们便执意不允。我时时为自己背诵诗句:听说您即将离我们远去……我的声调尽量抑扬顿 挫,以便更好地欣赏贝玛朗诵中的不平凡之处。她的表演所将揭示的神圣的美如同圣殿中之圣殿一样隐藏在帷幔之后,我看不见它,但我时时想象它的新面貌。我想 到希尔贝特找到那本小册子中的贝戈特的话:”高贵的仪表,基督徒的朴素,冉森派的严峻,特雷泽公主及克莱芙公主①,迈锡尼的戏剧②,泽尔菲的象征③,太陽 的神话”。这种神圣的美不分昼夜地高踞在我内心深处的、永远烛火通明的祭坛之上,而我那严厉而轻率的父母将决定我能否将这位女神(她将在原来隐藏着她无形 形象的地方显露真面目)的美吸进,永远吸进我的精神之中。我的目光凝视着那难以想象的形象,我整日与家庭的障碍搏斗,但是当障碍被扫平,当母亲–尽管这 个日场戏正好是委员会开会,而会后父亲将带德·诺布瓦先生来家吃饭的那一天–对我说:”唉,我们不愿意使你不高兴,如果你实在想去那就去吧。”当一直作 为禁忌的戏院此刻只由我来决定取舍,我将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实现宿愿时,我却反而犹豫不决,是该去还是不该去,是否除了父母的反对以外尚有其他否定的理由。 首先,虽然他们最初的残酷让我讨厌,但此刻的允诺却使我觉得他们十分亲切。因此,一想到会使他们难过,我自己就感到难过,在这种情绪之下,生活的目的对我 来说似乎不再是真理,而是柔情,生活的好与坏的标准似乎只是由我父母快活还是不快活而定。”如果这会使您不快活的话,我就不去了,”我对母亲这样说。她却 反过来叫我不必有这种顾虑,这种顾虑会破坏我从《菲德尔》中得到的乐趣,而她和父亲正是考虑到我的乐趣才解除禁令的。这样一来,乐趣似乎成为某种十分沉重 的义务。其次,如果看戏归来病倒的话,我能很快痊愈吗?因为假期一结束,希尔贝特一回到香榭丽舍大街,我便要去看她。为了决定看不看戏,我将这全部理由与 我对拉贝玛完美艺术的想象(虽然它在面纱下难以看见)作比较,在天平的一端我放上”感到妈妈忧愁,可能去不了香榭丽舍大街”,在另一端放上”冉森派的严 峻,太陽的神话”,但是这些词句本身最后在我思想中变得晦暗,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分量。渐渐地,我的犹豫变得十分痛苦,我完全可能仅仅为了结束这种犹豫, 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犹豫而决定去看戏。我完全可能任人领到剧院,但不是为了得到精神启示和完美艺术的享受,而是为了缩短痛苦;不是为了谒见智慧女神,而是 谒见在女神面纱之下偷梁换柱的、既无面孔又无姓名的无情的神明。幸亏突然之间一切都起了变化。我去看拉贝玛表演的夙愿受到了新的激励,以至我急切和兴奋地 等待这个日场,原因是那天当我像每日一样来到戏剧海报圆柱前时(我像柱头隐士那样伫立在那里,这种时刻近来变得更严峻),我看到了第一次刚刚贴上去的、仍 然潮湿的、详尽的《菲德尔》演出海报(其实其他演员并不具有足以使我作出决定的魅力)。这张海报使我原先犹豫不决的那件事具有了更为具体的形式,它近在眼 前,几乎正在进行之中–因为海报上落款的日期不是我看到它的那一天,而是演出的那一天,而落款的钟点正是开幕的时刻。我在圆柱前高兴得跳了起来。我想, 到了那一天,在这个准确的钟点,我将坐在我的座位上,等着拉贝玛出台。我担心父母来不及为外祖母和我订两个好座位,便一口气跑回家,如痴如呆地望着那句富 有魅力的话:”正厅不接待戴帽的女士。两点钟后谢绝入场”,这句话取代了我脑中的”冉森派的严峻”和”太陽的神话”。

①指古典悲剧女主人公菲德尔及小说人物克莱芙公主,这是两种不同的典型。
②希腊初期文化。
③泽尔菲是古希腊城,有太陽神阿波罗的圣殿。

可惜,这头一场戏使我大失所望。父亲提议在去委员会时顺便将外祖母和我带到剧场。出门时他对母亲说:”想法弄一顿丰盛的晚餐吧,你大概还记得我要带 德·诺布瓦来吧。”母亲当然没有忘记。从前一天起,弗朗索瓦丝就沉浸在创造热情之中。她很高兴在烹调艺术上露一手,这方面她的确极有天赋。她听说来客是一 位新客,更为兴奋,决定按她的秘方烹制冻汁牛肉。她对构成她作品的原料的内在质量极为关切,亲自去中央菜市场选购最上等的臀部肉、小腿肉和小牛腿,就好像 米开朗琪罗当年为修建朱尔二世的陵墓而用八个月时间去卡拉雷山区挑选最上等的大理石。弗朗索瓦丝兴冲冲地出出进进,她那绯红的面孔不禁使母亲担心这位老女 仆会累垮,就象美第奇陵墓的雕刻师①当年累倒在皮特拉桑塔石矿里一样。而且从前一天起,她便吩咐人将那粉红色*大理石一般的、她所称作的”内约”火腿,裹上 面包屑送到面包房去烤。她第一次听人谈到”约克”火腿时,便以为自己听错了,以为别人说的是她知道的那个名字–她低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不相信自己的耳 朵,怎么可能同时存在”约克”和”纽约”呢?真令人难以相信。此后,每当她听见或在广告上看见”约克”这个名字时,她便认为是”纽约”,并将”纽”读作” 内”。因此她一本正经地对打下手的厨娘说:”你去奥莉达店买点火腿。太太一再嘱咐要’内约’火腿。”

①指米开朗琪罗。

如果说这一天使弗朗索瓦丝体验到伟大创造者的炽热信心,那么,我感受到的却是探索者的难以忍受的焦虑。当然,在听拉贝玛朗诵以前,我是愉快的。在戏院 门前的小广场上,我感到愉快,两小时以后,路灯将照亮广场上栗树的细枝,光秃的栗树将发出金属般的反光。在检票员(他们的挑选、提升、命运全部取决于那位 著名女演员,只有她掌握整个机构的管理权,而默默无闻地相继担任领导的经理只是有名无实的匆匆过客而已)面前,我感到愉快;他们索取我们的票,却不看我 们,他们焦急不安:拉贝玛夫人的命令是否全部通知了新职工,他们是否明白决不能雇人为她鼓掌,是否明白在她上台以前不要关窗,而要在她上台以后关上所有的 门,是否知道应在她身旁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放上一罐热水以便控制舞台尘土。再过一会儿,她那辆由两匹长鬃马驾辕的马车将来到剧院门口,她将身着皮大衣由车上 下来,不耐烦地回答别人的招呼,并且派一位随从去前台看看是否为她的朋友们保留了座位,并且打听场内的温度、包厢的客人、女引座员的服饰。在她眼中,剧场 和观众仅仅是她将穿在外面的第二件衣服,是她的天才将通过的或优或劣的导体媒介。在剧场里,我也感到愉快。自从我得知大家共一个舞台时,与我幼稚的想象力 长期所遐想的相反,我便以为,既然周围是人群,那么别的观众一定会妨碍你看得真切,然而,正相反,由于某种仿佛象征一切感知的布局,每个观众都感到自己处 于剧场中心,这使我想起弗朗索瓦丝的话。有一次,我父母让她去看一出情节剧,座位在五楼,但她回来时说她的座位再好也没有了,她丝毫不感到太远,相反却感 到胆怯,因为生动而神秘的帷幕近在咫尺。我开始听见从帷幕后面传来模糊的声音,音量越来越大,就象雏鸡在破壳而出以前发出的声响。此刻我更为愉快,因为虽 然我们的目光无法穿透帷幕,但帷幕后面的世界正在注视我们。突然,来自帷幕后的声音显然向我们发出信号,它变成无比威严的三下响声,象火星上的信号一样动 人心弦。幕布拉开,舞台上出现了十分普通的写字桌和壁炉,它们表明即将上场的不是我在一次夜场中所看见的朗诵演员,而是在这个家中生活的普通人;我闯入他 们的生活中去,而他们看不见我。这时,我的乐趣有增无减,但它却被短暂的不安所打断,因为正当我屏息静气地等待开演时,两个男人走上了舞台,他们气势汹 汹、大声吵嚷,剧院里的一千多观众听得十分清楚(而在小咖啡店里,要知道两个斗殴的人在说什么,必须问侍者)。这时,我惊奇地看到观众并不抗议,而是洗耳 恭听,而且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偶尔从这里或那里响起笑声,于是我明白这两个蛮横无礼的人正是演员,明白那个称作开场戏的小戏已经开始了。接下来是长长的 幕间休息,观众重新就座以后,不耐烦地跺起脚来。这使我很担心。每当我在诉讼案的报导中读到某位心地高尚者将一己的利益置之度外而为无辜者出庭辩护时,我 总感到担心,唯恐人们对他不够和气,不够感激,不给他丰厚的酬劳,以至他伤心气馁而转到非正义一边。在这一点上,我将天才与德行相比,因此也同样担心拉贝 玛会对缺乏教养的观众的无礼感到气恼,我真盼望她在观众席上能满意地认出几位其判断颇有分量的名流,因而不卖劲,以表示对他们的不满和蔑视。我用哀求的目 光看着这些跺脚的野人,他们的愤怒会将我来此寻求的那个脆弱而宝贵的印象打得粉碎。最后,《菲德尔》的前几场戏给我带来愉快的时光。第二幕开始时,菲德尔 这个人物还不出场。然而,第一道幕,接着第二道红丝绒幕–它在这位明星的表演中加强舞台深度–拉开,一位女演员从台底上场,容貌和声音酷似人们向我描 绘的拉贝玛。这么说,拉贝玛换了角色*,我对忒修斯的妻子①的精细研究算是白费工夫了。然而又一位女演员上场与第一位对话,我把第一位当作拉贝玛显然是弄错 了,因为第二位更像她,而且朗诵的声调惟妙惟肖。这两位都往角色*中增加了高贵的手势–她们撩起美丽的无袖长衣,使我明显地注意到这一点,并明白了手势和 台词的关系–和巧妙的声调。它时而热情、时而讽刺,我明白了曾在家中读过但未加留心的诗句究竟何所指。但是,突然,在圣殿的红丝绒幕布的开启处(仿佛是 镜框),出现了一个女人。于是我感到害怕,而这种害怕可能比拉贝玛本人还害怕。我害怕有人开窗从而使她感到不适;害怕有人搓揉节目单从而破坏她的某句台 词;害怕人们为她的同伴鼓掌而对她的掌声不够热烈从而使她不高兴。我产生了比拉贝玛本人的想法更加绝对的念头,认为从此刻起,剧场、观众、演员、戏,以及 我本人的身体都只是声音介质,只有当它们有利于抑扬顿挫的声音时才具有价值。这时我立刻明白我刚才欣赏片刻的那两位女演员与我专程前来聆听的这个女人毫无 共同之处。然而我的乐趣也戛然中止。我的眼睛、耳朵、思想全部集中于拉贝玛身上,唯恐漏过任何一点值得我赞叹的理由,但一无所获。我甚至未在她的朗诵和表 演中发现她的同伴们所使用的巧妙的声调和美丽的姿势。我听着她,就仿佛在阅读《菲德尔》,或者仿佛菲德尔正在对我讲话,而拉贝玛的才能似乎并未给话语增加 任何东西。我多么想让艺术家的每个声音、每个面部表情凝住不动,长时间地凝住,好让我深入进去,努力发现它们所包含的美。我至少做到思想敏捷,在每个诗句 以前准备好和调整好我的注意力,以免在她念每个字或作每个手势期间我将时间浪费在准备工作上。我想依靠这种全神贯注的努力,进入台词和手势的深处,仿佛我 拥有长长的几个小时一样。然而时间毕竟十分短暂!一个声音刚刚传进我耳中便立刻被另一个声音所替代。在一个场面中,拉贝玛静止片刻,手臂举到脸部的高处, 全身浸沉在暗绿色*的照明光线之中,背景是大海、这时全场掌声雷动、然而刹那间女演员已变换了位置,我想仔细欣赏的那个画面已不复存在。我对外祖母说我看不 清,她便将望远镜递给我。然而,当你确信事物的真实性*时,用人为的手段去观察它并不能使你感到离它更近。我认为我在放大镜中所看到的不再是拉贝玛,而是她 的图像。我放下望远镜,但我的眼睛所获得的那个被距离缩小的图像也许并不更准确。在这两个拉贝玛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我对这段戏曾寄予很大希望,何况她的 同伴们在比这逊色*得多的片断中曾不断向我揭示巧妙的弦外之音。我料想拉贝玛的语调肯定比我在家中阅读剧本时所想象的语调更令人惊叹,然而,她甚至没有达到 奥侬娜或阿里西所可能使用的朗诵技巧,她用毫无变化的单调节奏来朗诵那一长段充满对比的独白,那些对比是如此令人注目,以致一位不太聪明的悲剧演员,甚至 中学生,都不可能不觉察它的效果。她念得很快,当她念完最后一句话时,我的思想才意识到她在前几句台词中所故意使用的单调语气。

①即菲德尔,下文中的希波托斯、奥侬娜、阿里西皆为《菲德尔》中的人物。

终于,在观众狂热的掌声中,我最初的赞佩之情爆发了。我也鼓起掌来,而且时间很长,希望拉贝玛出于感激而更加卖力,那样一来,我便可以说见识过她最精 湛的演技了。奇怪的是,观众热情激昂的这一时刻,也正是拉贝玛作出美妙创新的时刻(我后来才知道)。当某些超先验的现实向四周投射射线时,群众是最早的觉 察者。例如,发生了重大事件,军队在边境上处于危急之中或者溃败,或者告捷,这时传来的消息模糊不清,未给有教养者带来任何重要信息,但却在群众中引起巨 大震动。有教养者不免对震动感到吃惊,但当他们从专家那里获悉真实的军事形将以后,就不能不佩服民众觉察这种”光晕”(它伴随重大事件,在百里之外也可被 人看见)的本领。人们获悉战争捷报,或者是在事后,在战争结束以后,或者是在当时,从门房兴高采烈的神气中感知。同样,人们发现拉贝玛演技精湛,或者是在 看完戏一周以后从批评家那里得知,或者当场从观众的喝彩声中得知。然而,群众的这种直接认识往往和上百种错误认识交织在一起,因此,掌声往往是错误的,何 况它是前面掌声的机械后果,正如风暴使海水翻腾,即使当风力不再增大,海浪也仍然汹涌一样。管他呢,我越鼓掌就越觉得拉贝玛演得好。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普通 妇女说:”她可真卖劲,用力敲自己,满台跑,这才叫演戏哩。”我很高兴找到这些理由来证明拉贝玛技艺高超,但同时也想到它们说明不了问题。农民感叹说:” 画得多么好!真是妙笔!瞧这多美!多细!”这难道能说明《蒙娜丽莎》或本韦努托①的《珀耶修斯》吗?但我仍然醉饮群众热情这杯粗酒。然而,当帷幕落下时, 我感到失望,我梦寐以求的乐趣原来不过如此,但同时,我需要延长这种乐趣,我不愿离开剧场从而结束剧场的经历–在几个小时里它曾是我的生活,我觉得直接 回家好比是流放;幸亏我盼望到家以后能从拉贝玛的崇拜者口中再听到关于她的事,这位崇拜者正是那位使我获准去看《菲德尔》的人,即德·诺布瓦先生。

①本韦努托(1500-1571),意大利雕塑家。

晚饭前,父亲把我叫进书房,将我介绍给德·诺布瓦先生。我进去时,大使站起来,弯下他那高大的身躯向我伸出手,蓝色*的眼睛关注地看着我。在他作为法兰 西的代表的任职期间,人们往往将过往的外国人介绍给他,其中不乏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物,甚至著名歌唱家;而他明白,有朝一日,当人们在巴黎或彼得堡提起这些 人时,他便可以夸耀说曾在慕尼黑或索非亚和他们一同度过夜晚,因此他养成了这种习惯:亲切地向对方表示认识他有多么荣幸。此外,他认为,在外国首都的居留 期间,他既能接触来往于各国首都的有趣人物,又能接触本地居民的习俗,从而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以及对欧洲的文化运动获得深入的、书本上所没有的 知识,因此他在每个新来者身上应用尖锐的观察力,好立即弄清楚站在他面前的是什么人。长久以来,他不再被派驻国外,但每当别人向他介绍陌生人,他的眼睛便 立即进行卓有成效的观察,仿佛眼睛并未接到停职通知,同时他的举止谈吐试图表明新来者的名字对他并不陌生。因此,他一面和气地、用自知阅历颇深的要人的神 气和我谈话,一面怀着敏锐的好奇心,并出于他本人的利益而不停地观察我,仿佛我是具有异域习俗情调的、颇具教益的纪念性*建筑物,或者是巡回演出的明星。因 此他既象明智的芒托尔①那样庄严与和蔼,又象年轻的阿纳加西斯②那样充满勤奋的好奇心。

①芒托尔,古希腊神话中的智者。
②阿纳加西斯,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此处指十八世纪出版的《青年阿纳加西斯希腊游记》。

关于《两个世界评论》,他绝口不提为我斡旋,但对我过去的生活及学习,对我的兴趣,却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我这是头一次听见别人将发挥兴趣爱好作为合理 的事情来谈论,因为在此以前,我一直认为应该压制兴趣爱好。既然我爱好文学,他便使话题围绕文学,并且无比崇敬地谈论它,仿佛它是上流社会一位可尊敬的、 迷人的女士。他曾在罗马或德累斯登与她邂逅而留下美妙的回忆,但后来由于生活所迫而很少有幸再与她重逢。他带着几乎放荡的神情微笑,仿佛羡慕我比他幸运、 比他悠闲,能与它共度美好时光。但是,他的字眼所表达的文学与我在贡布雷时对文学所臆想的形象完全不同,于是我明白我有双重理由放弃文学。以前我仅仅意识 到自己缺乏创作的天赋,而现在德·诺布瓦先生使我丧失创作欲|望。我想向他解释我的梦想。我激动得战栗,唯恐全部话语不能最真诚地表达我曾感觉到、但从未试 图向自己表明的东西。我语无伦次,而德·诺布瓦先生呢,也许出于职业习惯,也许出于要人们所通常具有的漠然态度(既然别人求教于他,他便掌握谈话的主动 权,听任对方局促不安、使出全身解数,而他无动于衷),也许出于想突出头部特点的愿望(他认为自己具有希腊式头型,尽管有浓密的的颊须),当你向他阐述 时,他的面部绝对地静止不动,使你以为面前是石雕陈列馆里一座古代胸像–而且是耳聋的!突然间,就像拍卖行估价人的锤声或者代尔夫的神谕,响起了大使的 回答,它令人激动,因为你从他那木然的脸上无法猜到他对你的印象或者他即将发表什么意见。

“正巧,”他不眨眼地一直盯着结结巴巴的我,突然下结论似地说,”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mutatismutandis①,和你一样。(于是他用 一种安慰的口气谈起我们的共同倾向,仿佛这不是对文学,而是对风湿病的倾向,而他想告诉我我不会因此丧生)。他放弃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外交仕途,不顾流言蜚 语投身创作。当然他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两年以前–他的年龄当然比你大得多–他发表了一部作品,是关于对维多利亚-尼昂萨湖②西岸的’无限性*’的感触。 今年又写了一本小册子,篇幅稍短,但笔锋犀利,甚至尖刻,谈的是保加利亚军队中的连发槍。这两本书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他已经走了一大段路,不会中途停 下来的。在伦理科学院里,人们曾两三次提到他,而且毫无贬谪之意,虽然目前还未考虑提他为候选人。总之,他还不能算声誉显赫,但他的顽强搏斗已经赢得了优 越的地位和成就。要知道成功并不总是属于那些骚动者、挑拨者、制造混乱者(他们几乎都自命不凡)。他通过努力一举成名。”

①拉丁文,此处意为:基本上。
②维多利亚-尼昂萨湖是赤道非洲的一个大湖。

父亲已经看见我在几年以后成为科学院院士了,因此十分得意,而德·诺布瓦先生又将这种满意推向高峰,因为他在仿佛估计自己行动后果的片刻犹豫以后,递 给我一张名片,并说:”你去见见他吧,就说是我介绍的。他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忠告。”他的话使我激动不安,仿佛他宣布了我次日就将登上帆船当见习水手。

我从莱奥妮姨母那里继承了许多无法处置的物品和家具,以及几乎全部现金财产(她在死后表达了对我的爱,而在她生前我竟一无所知)。这笔钱将由父亲代 管,直到我成年,因此父亲请教德·诺布瓦先生该向何处投资。德·诺布瓦先生建议购买他认为十分稳妥的低率证券,特别是英国统一公债及年息百分之四的俄国公 债。他说:”这是第一流的证券,息金虽然不是太高,但本金至少不会贬值。”至于其他,父亲简略地告诉客人自己买进了什么,客人露出一个难以觉察的微笑,表 示祝贺。德·诺布瓦先生和所有资本家一样,认为财富是值得羡慕的东西,但一当涉及他人的财产时,他认为以心照不宣的神气表示祝贺则更为得体。另一方面,由 于他本人家财万贯,他便将远不如他阔气的人也看作巨富,同时又欣慰而满意地品味自己在财富上的优越地位。他毫不犹豫地祝贺父亲在证券的”结构”问题上表现 出”十分稳妥、高雅、敏锐的鉴赏力”,仿佛他赋予交易证券的相互关系,甚至交易证券本身以某种美学价值似的。父亲谈到一种比较新的罕为人知的证券,这时 德·诺布瓦先生便说(你以为只有你读过这本书,其实他也读过):”我当然知道啦,有一阵子我注意它的行情,很有趣,”同时露出对回忆入迷的微笑,仿佛他是 某杂志的订户,一段一段地读过那上面长篇连载的最新小说。”我不劝阻您购买将发行的证券,它很有吸引力,价格也很有利。”至于某些老证券,父亲已记不清它 们的名称了,往往将它们与类似的证券相混淆,因此便拉开抽屉取出来给大使看。我一见之下大为着迷;它们带着教堂尖顶及寓意图像的装饰,很像我往日翻阅的某 些富于幻想的古老书刊。凡属于同一时期的东西都很相似。艺术家既为某一时期的诗歌作画,同时也受雇于当时的金融公司。河泊开发公司发行的记名证券,是一张 四角由河神托着的、饰有花纹的长形证券,它立即使我回忆起贡布雷杂货店橱窗里挂着那些《巴黎圣母院》和热拉尔·德·内瓦尔①的书。

①热拉尔·德·内瓦尔(1808-1855),法国著名作家。

父亲瞧不起我这种类型的智力,但这种蔑视往往被亲子之爱所克制,因此,总的来说,他对我做的一切采取盲目的容忍态度。他不加思索地叫我取来我在贡布雷 散步时所写的一首散文短诗。当年我是满怀激*情写的,因此,我觉得谁读到它都会感动不已。然而,德·诺布瓦先生丝毫未被感动,他交还给我时一言不发。

母亲一向对父亲的事务毕恭毕敬,此时她走了进来,胆怯地问是否可以开饭。麦田里的守望者

她唯恐打断了一场她不应介入的谈话。此刻父亲确实在向侯爵谈到将在下一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的必要措施,他那特殊的声调使人想起两位同行–好比两位中 学生–在外行面前交谈的口吻,他们由于职业习惯而享有共同的回忆,但既然外行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当着这些外行的面提起往事时只能采取歉然的口吻。

此刻,德·诺布瓦先生的面部肌肉已经达到了完美的独立,因此他能够以听而不闻的表情听人说话:父亲终于局促不安起来:”我本来想征求委员会的意 见……”在转弯抹角以后,他终于说道。可是,从这位贵族气派的演奏能手的面孔上、从他那像乐师一样呆滞地静等演奏时刻的面孔上,抛出了这句话,它不紧不 慢,几乎用另一种音色*来结束已经开始的乐句:”当然,您完全可以召集委员们开会,何况您认识他们每一个人,让他们来一趟就行了。”显然,这个结束语本身毫 无新奇之处,但是,在它以前的那个状态使它显得突出,使它象钢琴上的乐句那样清脆晶莹,十分巧妙地令人耳目一新,就好比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一直沉默的钢 琴按规定的时刻接替了刚才演奏的大提琴。

“怎么样,对戏满意吗?”在餐桌前就坐时,父亲问我道。他有意让我显露一番,认为我的兴奋会博得德·诺布瓦先生的好感。”他刚才去听拉贝玛的戏了,您还记得我们曾经谈起过。”他转身对外交家说,采取一种回顾往事的、充满技术性*的神秘语调,仿佛他谈的是委员会。

“你一定会十分满意吧,特别是你这是第一次看她演出。令尊本来担心这次小小的娱乐会有损于你的健康。看来你不是十分结实,一个文弱书生。不过我叫他放 心,因为现在的剧场和二十年前可是大不一样。座位还算舒适,空气也不断更换,当然我们还得大大努力才能赶上德国和英国,他们在这方面,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 比我们先进。我没有看过拉贝玛夫人演《菲德尔》,但我听说她的演技极为出色*。你肯定很满意吧?”

德·诺布瓦先生比我聪明千倍,他肯定掌握我未能从拉贝玛的演技中悟出的真理,他会向我揭示的。我必须回答他的提问,请他告诉我这个真理,这样一来,他 会向我证明我去看拉贝玛演出确实不虚此行。时间不多,应该就基本点提出疑问,然而,哪些是基本点呢?我全神贯注地思考我所得到的模糊印象,无暇考虑如何赢 得德·诺布瓦的赞赏,而是一心想从他那里获得我所期望的真理,因此我结结巴巴地讲着,顾不上借用现成的短语来弥补用词之贫乏,而且,为了最终激励他说出拉 贝玛的美妙之处,我承认自己大失所望。

“怎么,”父亲恼怒地叫了起来,因为我这番自认不开窍的表白会给德·诺布瓦先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你怎么能说你没感到丝毫乐趣呢?外祖母讲你聚精会神地听拉贝玛的每一句台词,瞪着大眼睛,没有任何观众像你那样。”

“是的,我的确全神贯注,我想知道她的出类拔萃表现在什么地方。当然,她演得很好……”

“既然很好,你还要求什么呢?”

“有一点肯定有助于拉贝玛夫人的成功,”德·诺布瓦先生说。他特别转头看着母亲,一来避免将她撇在谈话之外,二来也是认真地对女主人表示应有的礼 貌,”那就是她在选择角色*时所表现的完美鉴赏力,正是鉴赏力给她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她极少扮演平庸角色*,这一次扮演的是菲德尔。再说,她 的鉴赏力也体现在服装和演技中。她经常去英国和美国作巡回演出,并且大获赞赏,但是她没有染上庸俗习气,我指的不是约翰牛,那未免不够公允,至少对维多利 亚时期的英国来说不够公允,我指的是山姆大叔。她从来没有过度刺目的颜色*,从来没有声嘶力竭的叫喊。她那美丽的悦耳的声音为她增添光彩,而她对声音的运用 竟如此巧妙,真可谓声乐家!”

演出既已结束,我对拉贝玛的艺术的兴趣便不再被现实所压制和约束,它越来越强烈,但我必须为它寻找解释。再说,当拉贝玛表演时,她对我的眼睛和耳朵提 供的是在生活中浑然一体的东西,我的兴趣仅仅予以笼统的关注,而未加任何区分或分辨,因此此刻,它在这番称赞艺术家朴实无华和情趣高尚的颂词中高兴地发现 一种合理解释,它施展吸引力,将溢美之词据为己有,正好比一位乐天的醉汉将邻居的行为据为己有并大发感慨一样。”是的,”我心里想,”多么美妙的声音,没 有喊叫,多么朴素的服装!挑了菲德尔这个角色*,又是多么明智!不,我没有失望。”

胡罗卜牛肉冷盘出现了。在我家厨房的”米开朗琪罗”的设计下,牛肉躺在如晶莹石英一般的、硕大的冻汁晶体之上。”您的厨师是第一流的,夫人,”德·诺布瓦先生说,”难得呀!我在国外时往往不得不讲排场,因此我明白找一个高超的厨师多么不容易。您这真是盛宴。”

的确如此,弗朗索瓦丝兴高采烈地为贵宾准备美餐,好显显身手。她卖力地重新施展她在贡布雷时的绝技,没有客人来吃饭时她已经不愿意这样费心劳神了。

“这是在夜总会,我是指最高级的夜总会,所尝不到的。焖牛肉,冻汁没有浆糊气味,牛肉有胡罗卜的香味,真是了不起!请允许我再加一点。”他一面说,一面做手势表示还要一点冻汁,”我真想尝尝府上的法代尔①的另一种手艺,比方说,尝尝她做的斯特罗加诺夫②式牛肉。”

①法代尔,法国十七世纪大孔代亲王的著名膳食总管。
②斯特罗加诺夫,为俄国财政家,以家族名字命名的这道菜是奶汁牛肉。

德·诺布瓦先生为了替餐桌增添情趣,给我们端上了他经常招待同行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故事。有时他引用某位政治家演说中可笑的复合句(此人惯于此道),句 子既冗长臃肿,又充满自相矛盾的形象。有时他又引用某位文体高雅的外交家的明捷快语。其实,他对这两种文体的判断标准与我对文学的判断标准毫无共同之处。 对许多细微区别,我毫不理解。他哈哈大笑加以嘲弄的字句与他赞不绝口的字句,在我看来,并无多大区别。他是另外一种人,关于我所喜爱的作品,他会说:”你 看懂了?老实说,我看不懂,我不在行。”而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在反驳或演说中所看到的机智或愚蠢、雄辩或夸张,我都无法领会。既然没有任 何可以被感知的理由来说明此优彼劣,那么这种文学在我眼中就更为神秘,无比隐晦。我领悟到,重复别人的思想,这在政治上并非劣势的标志,而是优势的标志。 当德·诺布瓦先生使用报刊上随手拈来的某些用语,并且配之以强调语气时,这些用语一旦为他所用就变为行动,引人注意的行动。

母亲对菠萝块菰色*拉寄予很大期望。大使用观察者的深邃目光对这道菜凝视片刻,然后吃了起来,但保持外交家的审慎态度,不再坦露思想。母亲坚持要他再吃一点,德·诺布瓦先生又添了一次,但没有说出人们所期待的恭维话,只是说:”遵命,夫人,既然这是您的命令。”

“报上说您和狄奥多西国王作过长谈。”父亲说。

“不错。国王对面孔有惊人的记忆力。那天他看见我坐在正厅前排便想起了我,因为我在巴伐利亚宫廷里曾经见过他好几次,当时他并未想到东部王位(您知 道,他是应欧洲大会之请而登基的,他甚至犹豫了很久才同意,他认为这个王位与他那全欧最高贵的家族不太相称)。一位副官走来请我去见国王陛下,我当然乐于 从命。”

“您对他这次访问的结果满意吗?”

“很满意!当初有人担心这位年轻君主能否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摆脱困境,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我,我完全相信他的政治嗅觉,而且事实远远超过了我 的希望。根据权威方面的消息,他在爱丽舍宫的致词,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是他亲自起草的,当之无愧地引起各方面的好感。这确实是高招。当然未免过于大 胆,但事实证明这种胆略是对的。外交传统固然有其优点,但正是由于它,我们两国的关系笼罩在一种令人窒息的、封闭的气氛中,更换新鲜空气的办法便是打破玻 璃窗,别人当然无法提出这种建议,只有狄奥多西可以这样做,而他确实这样做了。他那襟怀坦荡的态度令众人倾倒,他用词妥贴得体,不愧为母系是博学多才的王 公贵族的后代。在谈到他的国家和法国之间的关系时,他用的是’亲缘关系’一词,这种用词在外交词汇中极为罕见,但在此却极为恰当。你瞧文学毫无害处,即使 对外交、对君主而言,”他最后这句话是对我说的,”当然,此事早有迹象,两个强国之间的关系原来就大有改善,但毕竟由他嘴里说了出来。他的话正是人们所期 望的,而且用词巧妙,所以效果惊人。我当然双手赞同啦。”

“您的朋友福古贝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他一定很高兴吧。”

“当然,何况国王陛下像往常一样,有意让他喜出望外。再说,从外交部长开始,人人都大吃一惊,无一例外。据说外交部长对此事不甚满意。别人问他时,他 提高嗓门,好让周围的人听见他那直言不讳的回答:’我既未被征求意见,也未收到通知’,以此明确表示他与此事毫不相干。当然,这件事引起纷纷议论,”他狡 黠地笑笑,然后又说,”我不敢担保那些将’无为’奉为最高信条的同事不因此坐立不安。至于福古贝,你们知道他由于亲法政策而受到猛烈抨击,这使他很难过, 何况此公心地善良,而且很敏感。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虽然他比我年轻许多,但我们是老朋友了,常有来往,我很了解他。再说谁不了解他呢?他的心灵清澈见底, 这是他可以受指责的唯一缺点,因为外交家没有必要象他那样透明。

现在有人提出派他去罗马,这当然是晋升,但也是’啃骨头’。我这是私下对您说,福古贝虽然毫无野心,但对新职不会不高兴,他绝不会拒绝这杯苦酒。他也 许会干出奇绩。他是孔苏尔塔①所赞同的人。对这样一位艺术家,法尔内兹宫和卡拉什走廊②是最合适的地方了。至少不会有人恨他。而在狄奥多西国王周围、有一 批依附于威廉街③的奸党,他们顺从地执行威廉衔的意图,千方百计地给福古贝捣乱。福古贝不但要对付宫廷-阴-谋,还要对付帮闲文人的辱骂。他们后来像所有被豢 养的记者一样怯懦地求饶,但同时依然故我地刊登流氓无赖对我国代表的无理指责。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敌人围着福古贝跳头皮舞④。”德·诺布瓦先生特别着重 这最后一个词:”不过,俗话说:’早有防范,免遭暗算’。他一脚踢开了诽谤辱骂。”他的声音更响亮,眼睛射出凶光,以至我们在片刻内停止了吃饭。”有一句 漂亮的阿拉伯谚语:’任凭群犬乱吠,商队依然前进。'”德·诺布瓦先生抛出这条谚语后瞧着我们,观察它在我们身上产生什么效果。效果显著。我们熟悉它,因 为那一年它在有身分的人中间流行,而另一句谚语:”种蒺藜者得刺”却被淘汰,因为它精力不足,不象”为人作嫁”那样永不疲劳、永葆活力。要知道这些社会名 流的语言采取的是三年一换的轮种制的。

①(前)孔苏尔塔,意大利外交部所在地。
②(前)法尔内兹宫,法国驻罗马使馆,其内有由十六世纪画家卡拉什装饰的走廊。
③(前)威廉街是德国外交部所在地。
④这是印第安人的舞蹈,胜利者在割下战败者的头皮以前围着他跳舞。

德·诺布瓦先生在《两个世界评论》的文章中,擅长使用此种类型的引文,其实它们在有根有据、信息可靠的文章中完全是多余的。德·诺布瓦先生根本不需要 这些装饰,只需挑选关键时刻–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就行了,如”圣詹姆斯①已感危机在即”;或者”歌手桥②群情激动,正不安地注视两头王朝的自私而巧妙 的政策”;或者”蒙泰奇托里奥③发警报”;或者”乐厅广场④所永远惯用的两面手法”。即使是外行的读者,一看见这些用语便立即明白作者是职业外交家,并表 示赞赏。但有人说他不仅仅是职业外交家,他的修养更为卓越,因为他对谚语的运用恰到好处,而其中最完美的典范是”正如路易男爵⑤所说,您给我良好政治,我 给您良好财政。”(因为当时还未从东方传来日本谚语”在交战中,多坚持一刻者必胜无疑。”)正是这种名人学者的声誉,以及漠然的面具下所隐藏的名副其实的 -阴-谋天才,使德·诺布瓦先生成为伦理科学学院的院士,而且有人甚至认为他进法兰西学院也无不可,因为有一次,他在指出为了和英国和解而与俄国联盟的必要性* 时,竟然写道:”有一点应该让奥尔赛码头⑥的人明白,应该写进所有的地理课本中(这方面确有遗漏),应该作为中学毕业生获得业士学位的标准,那就是:如果 说’条条大路通向罗马’,那么,从巴黎去伦敦必须经过彼得堡。”

①指英国外交部。
②指奥地利外交部
③指沙俄外交部。
④指意大利议院。
⑤路易男爵是法王路易十八和路易菲力普的财政大臣。
⑥指法国外交部。

“总之,”德·诺布瓦先生继续对父亲说,”福古贝这次大为成功,甚至超过他自己的估计。当然他预料会有一篇十分得体的祝酒辞(在近年来的-阴-云以后这已 算是了不起了),但没有想到比那更胜演说艺术家,他的朗读、停顿都很有讲究,让听众对各种言外之意及微妙之处心领神会。我听人讲过一件很有趣的事,它又一 次证明狄奥多西国王充满那种颇得人心的青春风采。’亲缘关系’一词可以说是演讲中的一大革新,您瞧,它将成为各个使馆长期议论的话题。国王陛下在吐出这个 词时,大概想到会使我们这位大使欣喜异常–这是对他的努力、甚至他的梦想的公正的报偿,并且会使他获得元帅权杖–因此他半转身朝着福古贝,用奥丹尚家 族那迷人的眼神盯着他,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说’亲缘关系’这个十分恰当的、新颖不凡的词。他的声调表明他使用这个词是十分慎重的,他对它的份量了如指掌。 据说福古贝激动得不能自抑,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据十分可靠的消息说,宴会以后,国王陛下走近夹在人群中的福古贝,低声对他说:’您对 我这个学生满意吗,亲爱的侯爵?’显然,”德·诺布瓦先生又说,”这篇祝酒辞的效力超过了二十年的谈判,它更加密切了两国之间的–用狄奥多西二世的生动 语言来说–‘亲缘关系’。这仅仅是一个词,可是您瞧着吧,它会平步青云,全欧洲的报纸都在重复它,它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发出了新的声音。话说回来,这是 国王的一贯作风。我不敢说他每天都能发现如此纯净的钻石,但是,在他精心准备的演讲中,或者在他的即兴谈话中,他少不了塞进一句俏皮话,作为自己的标志 –或者说签名。在这一点上,我决无偏袒之嫌,因为我一向反对这种俏皮话,二十句中有十九句都是危险的。”

“是的。我想德国皇帝最近的电报一定不合您的口味吧。”

父亲说。

德·诺布瓦先生抬眼看了一下天花板,仿佛在说:”啊!这家伙!首先,这是忘恩负义,不仅仅是错误,而且是犯罪,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的蠢事!其次,如果没 有人加以制止,那么这个赶走了俾斯麦的人①很可能渐渐抛弃俾斯麦的全部政策,到了那时,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①即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迫使俾斯麦辞职 与英恶交。

“我丈夫告诉我,先生,说您可能在近两三年的夏天让他和您一道去西班牙,我真为他高兴。”

“是的,这是一个很诱人的计划。我很高兴,我很乐意和您一同旅行,亲爱的朋友。您呢,夫人,您打算怎样度假?”

“不知道。也许和儿子一同去巴尔贝克。”

“啊!巴尔贝克是好地方。几年以前我去过。那里正在兴建漂亮别致的别墅,我想您会喜欢那里的。不过,您能告诉我为什么看上这个地方吗?”

“我儿子很想看教堂,特别是巴尔贝克教堂。我最初有点担心,生怕旅途劳累,特别是吃住不便,会影响他的健康。不过最近听人说那里盖了一家很好的饭店,里面有他所必需的舒适设备,那么他可以住些时候。”

“啊!我得把这消息告诉一位对此很关心的女士。”

“巴尔贝克教堂很了不起吧,先生?”我问道,抑制心中的不快,因为在他眼中,巴尔贝克的魅力在于漂亮别致的别墅。

“不坏,确实不坏,不过,它毕竟无法和精雕细琢的真正珍宝相比,例如兰斯教堂、夏尔特教堂,以及珍品中之珍品–我最喜爱的巴黎圣教堂。”

“巴尔贝克教堂的一部分属于罗曼式吧?”

“不错,是罗曼式,这种风格本身就极为古板,比不上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优美、新颖,石头都精雕着花边。巴尔贝克教堂的确有点与众不同,你既然到了那里,这个教堂当然值得一游。如果哪天下雨你无处可去,可以进去看看图维尔①的墓。”

①图维尔(1642-1701),法国元帅。

“您出席昨天外交部的宴会了吗?我脱不开身。”父亲说。

“没去,”德·诺布瓦先生微笑着回答,”坦白地说,我没去,而是参加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晚会。我去一位女士家吃饭,你们大概听说过她,就是美丽的斯万夫人。”

母亲控制住一阵战栗,因为她比父亲敏感,她已经为他即将感到的不快而担忧。他的不快往往最先被她感知,就好比法国的坏消息最先在国外,然后才在国内被人知晓。但是,她想知道斯万夫妇接待些什么人,于是便向德·诺布瓦先生打听他在那里遇见了谁。

“我的天……去那里的似乎主要是……男士们。有几位已婚男人,但他们的妻子身体不适,没有去。”大使用一种故作天真的微妙口吻说,而且环顾左右,他那柔和审慎的目光似乎想冲淡嘲弄,其实反而更巧妙地加强了嘲弄效果。

“应该说,”他继续说道,”公平地说,那里也有些女士,不过……她们属于……怎么说好呢,与其说属于斯万(他念成’斯凡’)的社交圈子,不如说属于共 和派。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那里会成为政治沙龙或文化沙龙,而他们似乎也很满意。我觉得斯万炫耀得未免过分,老说某某人和某某人下星期邀请他们夫妇,其 实,和这些人的交往有什么值得夸耀呢?他表现得既不稳重,又无趣味,几乎连分寸也不懂,像他这样的雅士竟然如此,不能不令人吃惊。他不断说:’我们每晚都 有宴请,’仿佛这很光彩,仿佛他成了新贵,其实他并不是。他以前有许多朋友,甚至许多女友。在这里我不想说得过头,也不想过于冒昧,但我认为在他的女友 中,至少有一位(尽管不是全部或大部女友)–而且身分显赫–是不会断然拒绝和斯万夫人结识的,那样一来,会有不少人成为帕尼尔热羊①,步其后尘。然 而,斯万似乎未作过任何努力。噫,还有内塞尔罗德式布丁②!在这顿卢库卢斯③式的盛宴以后,我看得去卡尔斯巴德④疗养了。也许斯万感到阻力太大,无法克 服。他这门婚事令人不快,这是肯定的。有人说那女士很有钱,这真是胡说八道。总之,这一切似乎叫人不大愉快。斯万有一位家产万贯而且声望极高的姑姑,她丈 夫,就财富而言,可算实力雄厚。但是她不但拒绝接待斯万夫人,而且发起一场名副其实的运动,让她的朋友和熟人们都抵制斯万夫人。我这并不是说有哪一位有教 养的巴黎人对斯万夫人有不尊敬的表示……不是!绝对不是!何况她丈夫是勇于决斗的人。总之,这位交游甚广,而且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斯万居然对这些至少可以 称为三教九流的人们大献殷勤,未免古怪。我以前认识他,他是一位素有教养,在最高级的社交圈里也闻名一时的人物,但他如今竟然感恩涕零地感谢邮政部办公室 主任大驾光临,而且询问斯万夫人’能否有幸’拜访主任夫人,这使我感到既吃惊又好笑。他大概不太自在,因为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我认为他并不痛 苦。在婚前的那几年里,那个女人确实玩了不少手腕来敲诈他。每当他拒绝她时,她便把女儿从他身边夺走。可怜,斯万这位雅士过于天真,他总是认为女儿的被劫 持只是巧合,他不愿正视现实,而她还时时对他大发雷霆,所以当时人们想,一旦她达到目的,成为他妻子以后,她会更肆无忌惮,他们的生活会成为地狱。然而恰 恰相反!斯万谈论妻子的口吻往往成为人们的笑柄,甚至是恶意嘲笑的口实。你总不能要求隐约感觉到自己当了……(你们知道莫里哀的那个词⑤)的斯万大肆声张 吧……不过,他把妻子说得那么贤慧,也未免过分。话说回来,这一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虚假,显然她对他是有感情的,只不过这是她所特有的、并非所有的丈 夫都喜欢的方式。咱们这是私下说,既然斯万认识她多年,他又不是白痴傻瓜,他当然知道底细。我并不否认她水性*杨花,可是斯万本人呢,按照你们不难想像的此 刻满天飞的闲言碎语,他也喜欢寻花问柳。然而,她感激他为她做的一切,所以,和大家的担心相反,她变得象天使一般温柔。”

①法国十六世纪作家拉伯雷小说中的故事,帕尼尔热羊即指盲目模仿。
②以英国外交家内塞尔罗德命名的布丁(主要原料为栗子泥)。
③卢库卢斯为古罗马将军,以美食者著称。
④卡尔斯巴德,波希米亚地区疗养地。
⑤即莫里哀用的”王八”一词。

其实奥黛特的变化并不象德·诺布瓦先生所想象的那么大,她以前一直以为斯万不会娶她。她曾含沙射影地说某某体面人和情妇结了婚,这时斯万总是冷冰冰地 一言不发。如果她直截了当地问他:”怎么,他以这种方式回报为他奉献青春的女人,你不以为然,不认为了不起?”他最多只是冷冷地回答:”我没说这不好。各 人有各人的做法。”她甚至几乎相信,正如他在气头上说的,他会完全抛弃她,因为她曾听见一位女雕刻家说:”男人什么都干得出来,他们无情无义。”奥黛特被 这句深邃而悲观的格言所震动,并时时引用,奉为信条。她那失望的神气仿佛在说:”没什么办不到的事,我要碰碰运气。”而她以前所遵循的乐观主义的生活格言 是:”对爱你的男人你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是白痴。”她的面部表情只是眨眼睛,仿佛在说:”你别怕,他什么也不会摔碎的。”奥黛特的一位女友和一个男人同 居,时间比奥黛特和斯万的同居期短,而且也没有孩子,但她竟让他娶了她,现在相当受人尊重,并被邀请参加爱丽舍宫的舞会。她对斯万的行为会作何想法呢?奥 黛特为此很苦恼。如果有一位比德·诺布瓦先生思想更为深刻的医生,他大概会下诊断说奥黛特的乖戾来自这种屈辱和羞愧的感觉,她那穷凶极恶的外在性*格并非她 的本质,并非不治之症;她还会轻而易举地预言后来果然发生的事,即一种新的关系–婚姻关系–将使这些难以忍受的、每日发生的、但决非气质性*的冲突奇迹 般地立即消声匿迹。值得惊奇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门婚事感到惊讶,他们大概不明白爱情这个现象具有纯粹的主观性*,它是一种创造,它将我们本身的许多因 素附加在社会中某人身上,从而创造一个与这同名人毫不相似的人。人们往往感到不可理解:某人竟然在我们眼中如此举足轻重,其实他们和我们所见到的并非同一 个人。然而,说到奥黛特,人们应该看出,虽然(当然)她对斯万的精神生活并未完全理解,但她至少知道他的研究题目及全部详情,她熟悉弗美尔①的名字如同熟 悉她的裁缝的名字一样。她了解斯万的全部性*格;这种男人的性*格往往被世人忽视或嘲笑,只有在情妇或姐妹眼中它才具有真实的、可爱的形象。我们很珍惜自己的 性*格,甚至包括我们极想改正的性*格,因此,当一个女人对此习以为常并采取宽容和善意打趣的态度(正如我们本人对它习以为常,我们的父母对它习以为常一样) 时,老的爱情便像家庭感情一样温柔和强烈。当某人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评论我们的缺点时,他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便变得神圣了。在这些特点之中,有一些既涉及斯万 的智力又涉及他的性*格,而且,既然根源在于性*格,奥黛特对它们最为敏感。她抱怨人们没有注意到:斯万在书信和谈吐中所表现的众多特点在他的创作和研究文章 中也有所体现。她劝他更发挥这些特点。她之所以乐于这样是因为她在他身上所欣赏的正是它们,她爱它们是因为它们属于他,因此她自然而然地希望人们在他的作 品中发现它们。也许她认为更为生动的作品能最后使他成名,并能使她实现她在维尔迪兰家所梦想的高于一切的事业:沙龙。

①弗美尔(1632-1675),荷兰画家。

有些人认为这种婚姻荒唐可笑,他们设身处地地自问:”如果我和德·蒙莫朗西小姐结婚,德·盖尔芒特先生会怎么想呢?布雷奥代会怎么说呢?”二十年前, 斯万可能和他们具有同样的社会理想。他曾煞费苦心地加入赛马俱乐部,他曾盼望缔结一门显赫的婚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最终成为巴黎最知名的人士。然而, 和任何形象一样,婚事在当事人眼中的形象也必须不断从外界得到滋补,才不会逐渐衰败直至完全消失。你最炽热的愿望是对冒犯过你的人进行侮辱,可是,如果你 换了一个地方,从此听不见人们谈起他,那么这个敌人在你眼中将最终变得无足轻重。当初,你是为了某些人而渴望进赛马俱乐部或法兰西研究院,但是,如果你和 他们二十年不见面,那么,进入这个机构的前景将失去一切魅力。长期的爱情,如同退休、生病或改宗一样,以新的形象替代旧形象。斯万与奥黛特结婚,这并不意 味着他放弃社交野心,因为奥黛特早已使他脱离(从俏皮的意义上讲)那种野心,而且,如果他尚未脱离,那么他更令人敬重,因为一般说来,不体面的婚事最受人 敬重(所谓不体面,并非指金钱婚姻:由买卖关系而结合的夫妻最终都被上流社会所接纳,或是由于传统,或是由于先例,为了一视同仁),因为它意味着放弃优越 的地位以成全纯粹感情生活中的乐趣。此外,与不同种族的人,大公夫人或轻浮女人结成配偶,与显贵女士或卑贱女人结婚(象孟德尔①主义者所实行的或神话中所 讲述的杂交一样),这可能给作为艺术家–甚至堕落者–的斯万带来某种快感。每当他考虑和奥黛特结婚时,他担心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德·盖尔芒特公爵夫 人,而这并非出于附庸风雅,相反,奥黛特不把德·盖尔芒特夫人放在心上,她想到的不是居于广阔苍穹高处的那些人,而仅仅是直接在她头上的那些人。每当斯万 遐想奥黛特成为他的妻子时,他总是想象如何将她,特别是女儿,引见给洛姆公主,后者在公公死后立即成为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他不愿带她们去别的沙龙。他 激动地幻想公爵夫人将如何对奥黛特谈到他,奥黛特又会说些什么。他幻想德·盖尔芒特夫人会喜欢希尔贝特,会溺爱她,会使他为女儿感到骄傲。他自得其乐地幻 想引见的场面,连细节也十分精确,就好比买彩票的人仔细考虑万一中彩将如何使用那笔由他主观臆想的款项一样。如果说人们在作出决定时所臆想的形象往往变成 这项决定的动机的话,那么,可以说斯万之所以娶奥黛特正是为了将她,将她和希尔贝特私下介绍给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必要的话,永远没有别人知道)。下文 中我们将看到斯万盼望妻子和女儿进入上流社会的这个唯一的雄心无法实现,并且遭到断然拒绝,因此,当斯万去世时,他以为公爵夫人将永远不会与她们结识。我 们还将看到事实恰恰相反,正是在斯万去世以后开始了德·盖尔芒特夫人和奥黛特与希尔贝特的交往。他也许可以明智一些–在此暂不议论他对区区小事如此重视 –无需对未来过于悲观,相信他所盼望的会见终将实现,只是他看不到这一天罢了。因果律最终能够产生几乎一切效果,包括原先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效果,这个规 律有时进展缓慢,由于我们的愿望–它竭力使它加快,结果适得其反–以及我们的存在本身而更加缓慢。因此,只有当我们停止希望,甚至停止生存时,它才得 以实现。斯万从亲身经验中不是已经知道这一点了吗?他和奥黛特的这门婚事在他的生活中–预示在他死后将发生的事–好比是死后幸福。他曾狂热地爱她– 如果说他并非一见钟情的话–而当他和她结婚时,他已不再爱她,他身上那个热切希望与奥黛特结成终身伴侣又如此绝望的人已经死去。

①捷克斯洛伐克僧侣孟德尔(1822-1884)曾对不同的植物杂交进行研究。

我提到巴黎伯爵,询问他是否是斯万的朋友,因为我不愿话题从斯万身上扯开。”不错,是的。”德·诺布瓦先生转身对我说,蓝蓝的眼睛盯着我这个小人物, 眼神中如鱼得水似地浮动着他巨大的工作才能和吸收能力。”哦,”他接着又对父亲说,”我给您讲一件有趣的事,这大概不算对我所敬重的亲王有所不恭吧(由于 我的地位–虽然并非官方地位,我与他并无私人来往)。就在四年前,在中欧国家的一个小火车站上,亲王偶然看见了斯万夫人。当然,他的熟人中无人敢问殿下 对她印象如何,那样未免太不成体统。不过,当她的名字偶尔在谈话中被提及时,人们从难以觉察但无可怀疑的迹象看出亲王对她的印象似乎不坏。

“难道不可能将她介绍给巴黎伯爵?”父亲问道。喧哗与骚动

“咳!谁知道呢?王公们的事情难说。”德·诺布瓦先生回答道,”显贵们擅长于索取报偿,不过,有时为了酬赏某人的忠诚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显然,巴黎伯爵一直赞赏斯万的忠诚,何况斯万确实颇有风趣。”

“那您自己印象呢,大使先生?”母亲出于礼节和好奇心问道。

德·诺布瓦先生一反持重的常态,用行家的口吻热情地说:

“再好不过了!”

老外交家知道,承认对某位女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以打趣的口吻承认这一点,这便是谈话技巧中最受人赞赏的形式,因此他忽然轻声笑了起来,笑声持续片刻,他的蓝眼睛湿润了,露着红色*细纤维的鼻翼在翕动。

“她十分迷人!”

“一位名叫贝戈特的作家也是座上客吗,先生?”我胆怯地问,尽量使话题围绕斯万。

“是的。贝戈特也在。”德·诺布瓦先生回答说,同时彬彬有礼地朝我这个方向点点头。他既然想对父亲献殷勤,便郑重其事地对待与父亲有关的一切,包括我 这个年龄的(而且很少为他那个年龄的人所尊重)孩子所提的问题。”你认识他?”他用那双曾得到俾斯麦赞赏的、既深邃又明亮的眼睛凝视我。

“我的儿子不认识他,但十分钦佩他。”母亲说。

“啊呀!”德·诺布瓦先生说(他使我对自己的智力产生了最严重的怀疑,因为我所认为的世上最崇高的、比我本人珍贵千倍的东西,在他眼中却处于赞赏等级 的最下层),”我可不敢苟同。贝戈特是我所称作的吹笛手。应该承认他吹得委婉动听,但是过于矫揉造作。毕竟这仅仅是吹笛,价值不大。他那些作品松松垮垮, 缺乏所谓的结构。缺乏情节,或者说情节过于简单,更主要的是毫无意义。他的作品从根基上有缺陷,或者干脆说缺乏根基。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越来越复杂,我 们很少有时间看书,欧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且也许即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我们面临各种带有威胁性*的新问题,在这种时代,你们会和我一样认为作家应该是另 一种人,而不是学究,因为学究热衷于对纯粹形式的优劣作空洞无用的讨论,而使我们忽略了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蛮族入侵,外部和内部蛮族的双重入侵。我知道这是 在亵渎那些先生们所称作的’为艺术而艺术’学派,神圣不可侵犯的学派,可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比推敲优美文字更为紧迫的事等着我们。贝戈特的文字相当有魅 力,我不否认,可是总的说来太造作,太单薄,太缺乏男子气。你对贝戈特的评价未免过高,不过我现在更理解你刚才拿出来看的那几行诗。我看不必再提它了,既 然你自己也承认这只是小孩子胡写的东西(我确实说过,但心里决不是这样想的)。对于过失,特别是年轻人的过失,要宽大为怀嘛。总之,种种过失,别人也有, 在一段时期中以诗人自居的不仅仅是你。不过,你给我看的那篇东西表明你受到贝戈特的坏影响。你没学到他任何长处,我这样说想必你不会奇怪,因为他毕竟是某 种风格技巧–尽管相当浮浅–的大师,而在你这个年龄是连它的皮毛也无法掌握的。但是你已经表现出和他一样的缺点–将铿锵的词句违反常理地先排列起 来,然后才考虑其含意。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即使贝戈特的作品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形式,颓废文人的繁琐词句又有什么意思呢?一位作家偶尔放出几支美丽的焰 火,众人就立即惊呼为杰作。哪有那么多杰作呢?在贝戈特的家当中没有任何一本小说是立意颇高的成功之作,没有任何一本书值得放进书橱以引人注目。我看一本 也没有。而他本人,比起作品来,更为逊色*。啊!一位才子曾说人如其文,这话在他身上可真是反证。他和作品相去十万八千里。他一本正经、自命不凡、缺乏教 养,有时十分平庸,和人说话时像是一本书,甚至不是他自己写的书,而是一本叫人讨厌的书(因为他的书至少不叫人讨厌),这就是那个贝戈特。这是一个杂乱无 比而又过分雕琢的人,是前人所称为的浮夸者,而他说话的方式又使他说话的内容令人反感。我不记得是洛梅尼①还是圣伯夫②曾说过,维尼③也以类似的怪癖令人 不快,但是贝戈特却从来没有写出像《桑-马尔斯》及《红色*封印》这样精彩的作品来。”

①(前)洛梅尼(1815-1878),法国文学家。
②(前)圣伯夫(1804-1869),法国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③(前)维尼(1796-1863),法国作家,写过《桑-马尔斯》及《红色*封印》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