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作者:阿越



  军兵力本已不多,再分兵,这一”

  “下官却以为使得!”何灌傲然道。

  “愿闻其详?”唐康这时却来了兴趣,挥手止住众人。

  何灌走到沙盘前,用手指着苦河,道:“都承、太尉若信得过下官,下官愿立

  军令状,十日之内,让辽军匹马不得渡河!”

  唐康才“哦”了一声,李浩已怀疑的看了何灌一眼,先问道:“你要多少兵

  马?”

  “下官只要环州义勇足矣!”

  李浩见何灌语气不驯,以为他口出大言,正要发怒,却听唐康已先问道:“何

  将军,军中无戏言。你有何本事,能以不足千骑,拒辽军数万铁骑?”

  “兵不在多,善用则足。苦河虽小,亦不是处处都可渡河,辽人要渡河,总须

  找个渡口,只须守住那几个渡口,辽人也过不来。”

  唐康摇摇头,“那也不少,要把守的镀口,亦有七八个。”

  “下官确有办法,然只能说与都承、太尉听。”

  唐康与李浩对视一眼,却不即答应,“纵然你果然有良策守河,我军兵马已不

  及南宫之辽军,少了环州义勇,兵力更弱,如何能保成功?”

  “都承又何必一定要击破南宫的辽军?”

  唐康愣了一下。却听何灌又说道:“敌众我寡,辽军又是百战精兵,不可小

  觑,定要分个胜负,只能自取其辱。所谓夜袭云云,更不过求侥幸而已。若只是对

  付南宫之敌,下官有必胜之策!”

  唐康又是惊讶,又是怀疑,问道:“何将军有何必胜之策?”

  何灌环视众人一眼,淡然说道:“下官以为,南宫的辽军,能神不知鬼不觉的

  跑到我们身后,其必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是什么?!”

  “粮少!”何灌口中轻轻吐出两个字。唐康与李浩对视一眼,心里都已明白过

  来,这个倒是他们早已想到的,果然,便听何灌又说道:“辽军非是胁下生翅,若

  带着猫重,岂能不早被我们发觉?若是兵士自带,他们带不了多少粮食!既是如

  此,都承与太尉领兵去打南宫,便不必与他们斗力,我军只要紧紧跟着辽军,彼到

  东,我亦到东,彼到西,我亦到西,彼行军,我亦行军,彼宿营,我亦宿营一只

  是不与其交锋,其若来打我,我则退避之,其若不打我,我便又跟上去,总之是要

  如附骨之蛆,如影随行,令其不敢攻城,无法分兵劫掠,更加不敢渡河去威胁到神

  射军的后方一下官以为,只要拖得十日八日,辽军粮草将尽,一事无成,到时候

  纵然令其渡河东去了,亦不足为惧。若能多拖得几日,待其粮尽,则不战可胜。”

  “何将军说得轻巧!”李浩冷笑道,“我晓胜军休说拖他个十日八日,便拖他

  个十年八年,亦非难事。只是何将军若守不住苦河,休说十日八日,只恐用不了一

  两日,便是辽人不战可胜了。”

  唐康也说道:“李太尉说得不错,纵依何将军之策,晓胜军能拖住南宫之辽军

  多久,全取决于何将军能守苦河守多久!”

  “不出奇,何以致胜?两军交锋,总不可能有万全之策。”何灌坦然迎视着唐

  康与李浩怀疑的目光,“若都承与太尉愿听听下官守河之法,下官敢立军令状,多

  了不敢说,只以十日为期,十日之内,若叫深州辽军渡河,下官愿伏军法!”

  “好!若此战功成,某亦当上报朝廷,录将军首功!”唐康望着何灌,慨然

  道。他早已心动,此时不再犹豫,挥手斥退众将,单单留下何灌。

  自晓胜军副都指挥使、护军虞侯以下,众参军、诸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护营虞侯,都心不甘情不愿的退出行辕议事厅,在外面等候。过了好一会,才见着

  议事厅的大门重新打开,众将再次鱼贯进入厅中,却见唐康与李浩站在沙舟夕前

  只听李浩高声宣布道:“晓胜军诸将听令:即刻回营,聚齐本部兵马,校场列

  阵!”

  深州,武强。

  仁多保忠在经过一天的侦察、试探、犹豫之后,终于在袁天保与张仙伦的压力

  之下,移师东进,“包围”了武强城。

  这武强城筑于后周之时,它的南门,便紧挨着苦河的下游。当后周之时,武强

  其实与黄河没什么关系,一直到熙宁十四年,也就是西夏西迁的当年,辽军太平中

  兴元年,黄河北流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道,河道向西偏移,黄河在冀州境内泛滥

  成灾,直到进入河间府境内,才重归旧道,宋廷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才终于让黄河北流的河道稳定来,形成如今的局面,屈指算来,至今亦不

  过十余年而已。

  如今的黄河北流,横在武强与武邑的中间,因为它还夺了苦河的一段河道,于

  是苦河在注入黄河北流之后,河水又突然从黄河的下游分出一条支流来,流进淳沱

  河,再一道注入河间府的黄河北流。于是,在武强城的南边,苦河以南,黄河之

  北,形成了一片被两条河道所环抱的狭长地带。这个地区,虽然一到汛期便经常被

  河水侵袭,不太适合耕种,但河北地少人稠,当地百姓仍然见缝插针,在那里开垦

  了一片片的农田。

  这块地区,在军事上来说,原本无疑是有利于武强城防守者的。河流隔开了敌

  人,敌人即使进入这块地区,也容易被打败:而城里只要将吊桥放下,便可以进入

  这块地区放牧,耕种。可惜的是,虽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武强城却不是什么

  军事重镇,宋军没有重兵防守,被辽军轻易夺取。而仁多保忠渡河之时,也不敢选

  择这块地区,因为此地太容易被城里的辽军攻击。

  但是,当仁多保忠决定包围武强城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

  定。他背水列阵,将大寨扎在了这块军事上的“死地”!同时,在苦河与黄河上

  他用船只一共搭起了八座浮桥,以他的大寨与武强城南门为中心,在苦河上一东一

  西,各搭了两座浮桥,又在身后的黄河上搭起了四座浮桥。

  如此一来,他就布了一个奇怪的阵形,在武强城东与城西,他各部署了一个指

  挥的兵力,余下所有人马,则全部集中在城内的狭长地带,而城北却没有一兵一

  卒。倘若城内的辽军想要逃走,那仁多保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仁多保忠的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