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作者:阿越

  这是一天之内,石越第二次到福宁殿。他进宫的时候,宫门都已经关了,石得一亲自等在宫门外,将他领进宫中的一座偏殿等候,然后才告辞而去。石越在偏殿里约摸着等了小半个时辰,这才又有一个小黄门前来传旨,引他到了福宁殿。

  石越忐忑不安地进到殿中,却见赵顼披着一件淡黄色的披风,斜坐在御榻上面,读着奏章。殿中除了内侍与女官外,竟再也没有一个大臣。石越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宋代,夜间开启宫门,不是一件小事,若无军事大国,皇帝不会夜里召他到福宁殿;但若有军国大事,怎么别的宰执大臣却一个也不曾见着……

  他纳闷地行过君臣之礼,赵顼随口说了声“免礼”,一面将手中的奏折放到案上,凝视石越,道:“子明一定在想朕连夜召见,不知又有何大事……”

  石越站起身来,老老实实回道:“陛下圣明。”

  “的确是有大事。”赵顼微微叹了口气,道:“是李秉常又做了桩大事。”

  石越惊讶地抬头,便听赵顼又说道:“枢府刚刚递进奏折,职方馆探得消息,一个月前,李秉常率军突袭高昌,再次击溃高昌军队。”

  “高昌人……”石越忍不住摇了摇头。

  赵顼也摇了摇头,叹道:“西夏活捉高昌主将,俘虏三万人,李秉常大军直趋高昌城,围城九日,高昌不但被迫送储君至黑水城为质,献纳黄金三万两,白银十万两,牛羊马骆驼十万匹,女子、奴隶各五千名,割让城池三座;而且以后每年还要岁贡金万两、银三万两、牛羊马骆驼五万匹……哎!遗虎成患……”

  赵顼说到这里,心里忽然感到很懊恼,两年之内,西迁的西夏连克高昌,对赵顼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李秉常休养生息不过两三年,便几乎恢复元气,现在的西夏,正从高昌国榨取养份,更加迅速地恢复、成长着。而这一切,原本不会发生,宋军原本是有机会生擒李秉常的。

  “陛下!”石越弯下了腰,把头低了下去,“臣……”

  “罢了!”赵顼摆了摆手,“朕知道这不能怪你。熙宁十四年,就有台谏弹劾过你,有人说你是收了李秉常的贿赂,故意放虎归山;有人说你怕鸟尽弓藏,故意放李秉常一条生路……朕还不是昏君,朕与你君臣相知,乃是风云际会,朕心里是信得过你的。”

  “陛下……”

  赵顼望着石越,温声道:“子明不必多想。朕看眼下西域的情形,高昌已经亡国在际了。子明熟知西事,朕想听听子明的见解。”

  石越连忙欠身说道:“陛下洞察幽明,明见万里。臣以为,以残夏之实力,虽然屡战屡胜,却并不足以一口气吞并高昌——去年李秉常一战而大败高昌主力,扬威耀武,高昌夺气,李秉常却仅仅是抢掠财货而归;但秉常之志,毕竟不在财货。所以时隔一年之后,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破高昌——臣料想高昌在去年之败后,一定会重整军队,以图复仇,但经此一役,从此高昌将士,将闻党项之名而颤栗。高昌割地赔款,实力大损,而残夏却更加强大,两三年内,高昌既无与李秉常对抗之勇气,亦无与之对抗之实力。此时秉常原可吞并高昌,臣以为秉常之所以隐忍不发者,虽亦可能是补给不济,但更大可能却是忌惮龟兹、黑汗诸国——西夏三四年间便兼并高昌,龟兹、黑汗唇亡齿寒,保不定便会捐弃前嫌,共谋西夏。而秉常现今却故意只要财货女子,示无大志,乃是骄兵之计。臣若是秉常,定会遣使卑辞厚礼前往二国,并将所得的战利品分赠二王,以骄其心。二国本是世仇,只要威胁不在眼前,互相攻战不暇,更不能奈西夏何。高昌如今已如同附属,却每年还要交纳沉重岁贡方得苟延残喘,两三年内,高昌王只能横征暴敛,大失民心。不出五年,秉常必定兼并高昌,到时他再行仁政,正能收其民心……”

  这几年间,石越一直在关注西夏的发展,这是他亲手推倒的第一张骨牌,他当然希望看到骨牌一张接一接地倒下。残夏能兼并高昌,他并不意外,但是李秉常能如此沉得住气,却也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赵顼听石越分析着,沉默了好一会,方叹道:“朕今日方知子房之事不假。子明料事如神,虽古人不过如此。”他又下意识瞥了一眼奏折,抬目注视石越,道:“李秉常的确遣使前往龟兹、黑汗,不但卑辞厚币,还将从高昌所得最精美的宝物、最美貌的女子,分赠二王。不过,二王却态度迥异,黑汗王笑而纳之;龟兹王却痛哭流涕,砸碎宝物,手刃美女。不过以龟兹的实力,莫要引火烧身便要求神拜佛了,哪里还敢招惹党项……”

  “陛下,用兵之道,其要不过便是那几个字——以己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不管李秉常在西域掀多大风浪,朝廷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便可。李秉常若识时务,一心往西,便由得他称王称霸;若不知好歹,竟敢东向顾盼,恢复西域,也不是甚难事。陛下大可不必担心……”

  不料赵顼却苦笑了两声,道:“子明这却是料错了。一个月前,凉州以西,发现了数千西夏骑兵的踪迹。西夏骑兵往来凉州,原也不稀奇,但自从熙宁十五年秋以后,李秉常锐意西向,凉州城外能见到西夏骑兵,最多也不会超过三百骑。这次却是大反常态……”赵顼哼了一声,不忿道:“若非益州,朕必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石越这时才真正是大出意料,他低头沉吟良久,方问道:“凉州只报西夏骑兵出没,便没有其他动静么?”

  “这倒未闻奏报。朕早已下令,西北沿边军州,西夏若敢侵犯,自当击退。若其不来犯境,诸将只要谨守疆界,严禁吏民与西夏互市便可。这几年之间,李秉常以残破之师,倒也不敢来挑衅。”

  “若只是如此,臣以为秉常或者只不过是做做样子。”

  “哦?”

  “从秉常这几年在高昌的做为来看,他已非吴下阿蒙。那西迁党项部族,若说没有思乡之情,不想打回灵夏,那自是不太可能;但除非中国发生极大变故,李秉常却不太可能冒然东向。陛下只看他在高昌如此沉得住气,这几年又不断地向朝廷上表,表示驯服,便可知秉常断不敢鲁莽挑衅朝廷的。除非……”石越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中,脸色顿时一变。

  “除非什么?”赵顼也看出来了石越的紧张。

  “除非是北面有变故。”石越一瞬间,只觉得喉咙有些干涸。

  “这……这……怎么可能?!”赵顼说着话,身子却已不由自主地直了起来。

  “也未必一定便是北面有事。”石越连忙宽慰道,“亦可能是秉常受到内部的压力,做做样子给部属们看。这几年来,秉常不断上表,乞求朝廷敕封、互市、归还兴灵、允许其派使者回灵夏祭祖——他要朝廷敕封,那自然是想借中国之威信横行西域;要互市,那是为了有利可图;但他明明知道朝廷断不可能还给兴灵,却不断乞求,那必是因为他要给部众一个交待,以示他并不曾忘记故乡;而要派使者回灵夏祭祖,那更可见其内部有返回故乡的压力。残夏虽然西迁,但时日还短,其部众不免思乡恋土,而朝廷这几年却屡屡拒绝秉常之乞求,甚至连使者也不接纳,秉常迫于压力,做做样子,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