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

作者:雷米

     心理罪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其实是讲犯罪心理的,原著作者雷米就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师,所以犯罪心理其实是非常科学的,是得到了理论和事实承认的。而在原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具体的小线索和细节,可以帮助来进行犯罪心理的刻画,也就是心理"画像",所以这个问题在原小说里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一点不知道为什么被导演给弱化或者说忽略了,有些推理没有解释所依据的细节证据,再加上看惯了福尔摩斯式严谨细致的本格派推理的国内观众对于这种推理方式又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和不信任,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吐槽。

 
    我想说,这的确是心理罪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对于导演五百的这种处理我想他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他拥有和原著粉一样可以直接理解这种推理方式的思维,认为无须再解释,或者出于剧情安排的需要他放弃了解释;二是导演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就想留个破绽吊着我们···哎这个解释是不是很合理?
 
    有人拿《夏洛克》来作比较,来证明此剧推理有多么弱。对,卷福会根据犯罪现场的种种蛛丝马迹来推理各种线索,这是从事实推理隐藏事实,很多人是看不到隐藏的事实的,所以我们觉得福尔摩斯很牛。而方木则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凶手的行为和选择来推理凶手的心理和这种心理产生的身份环境的,是从事实推理隐藏心理状态和身份特征,这是另一个层次的。比如卷福在第一个案件中一直在对犯罪情形进行推理,然后推理出罪犯是一个可以随意在各处开车而不引起怀疑的出租车司机。
 
    而如果是方木,他会如何思考呢?首先他会跟卷福一样根据证据判断出是谋杀,然后他也许会想,这个凶手有高度报复社会的人格,他又有灵活机动性,可以随便接触这些受害人,他必定是一个从小受到挫折,长期被人忽视的人,有可能从事社会接触面广流动性大的出租车这类行业,内心孤高也许会戴眼镜,再来点什么线索推测出身高体型啥的,然后说JC同志你们快去排查出这样一个人来吧!所以这种破案方式是判断出特征,根据大数据和特征比对来锁定犯人的,而非卷福直接根据线索追踪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