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武则天

作者:小月夕夕

贞观十七年正月,一代名臣魏征染病卧床。在这本应充满喜庆与希望的月份,李世民急色匆匆,带着太子李承乾和与衡山公主前去魏征府邸探望。

一番恳切寒暄,魏征握着李世民的手,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似有无限忧虑。李世民知魏征有话要说,令太子和衡山公主回避,屋里只剩下君臣二人。

待李承乾与衡山公主出屋,李世民道:“爱卿有话且说罢。”

魏征拖着老态龙钟的身子,气息微弱道:“太子及诸王之位,陛下的处置尚未妥当。太子,国之本也,愿陛下深思远虑,以安天下之情。”

魏征在最后一刻仍忧心着国家大事,李世民深为感动,回答道:“朕知道爱卿的意思,太子虽患足疾,可依然是嫡长子,我怎能舍弃嫡子而立庶子呢?”他的目光深沉而坚定,“嫡长有序,朕不能让后人以为皇位是可以争夺而来的,朕不能让朕的后人们自相残杀。”

年迈的魏征咳嗽不止,及罢,道:“陛下所言极是。”

太子和衡山公主被魏府的人请到另一个屋子歇息,桌上摆满招待他们的食物用具,李承乾无心理会。父皇和魏征单独谈话,他感到十分不安。他隐约能猜到,二人在谈储位之事,否则何故令我和衡山回避?

他真想去偷听他们谈的什么,无奈身边宫人众多,魏府上下处处是人,他不敢轻举妄动。

长时间的压抑令李承乾充满悲观,他不相信魏征会在父皇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他十分清楚,除去称心一事不说,近年来自己所作所为常常令父皇和大臣们失望,用恶名远扬四字形容亦毫不为过。

好在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只要这个计划成功,我就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好不容易捱了半个时辰,父亲终于起驾回宫。路上,李世民问李承乾,“乾儿的足疾近日可好了些?”

李承乾道:“回父皇,还是以前老样子。”

李世民隐晦的一笑,再无他言。李承乾看着李世民,奇怪,如今看见父皇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甚至不在乎他如何看待自己。因为自己已有了对付您的计划罢。他仔细看着眼前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他是他的父亲。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他跟随父母膝下,与百姓家的孩子并无二异。那个时候,自己多么依赖他啊。

可是如今,这份依赖变为恐惧甚至厌恶。他是那么讨厌,既封我为太子,又何必宠溺四弟?让天下人如何看我。所以父皇,并非儿臣不孝,是您是非不分。

翌日,魏府传来消息,魏征去世。李世民痛哭失声,哀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一代谏臣陨落,留下的是人们永远的颂扬。

李承乾秘密联络了一帮王公大臣,其中有开国元勋侯君集、汉王李言昌,东宫侍卫贺兰楚石、禁军将领李安俨、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杜如晦之子、开化公赵节将近一百余人。

他们歃血为盟,发誓同生共死。

这日,杜荷对李承乾道:“我最近仰观天象,发现有变化之兆,我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殿下只要声称突发重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亲来探视,到时候计划必能成功!”

正磨刀霍霍之际,翌日,却传出齐王李佑谋反的消息。

齐王李佑是阴德妃的儿子,自幼纨绔闲游不喜读书。李世民为了严格管教他,特地令教育出吴王李恪那般优秀皇子的老师权万纪教育李佑。不想李佑丝毫不听从权万纪的教诲,如今竟杀了权万纪在齐地举兵造反。

李世民大怒,急召兵部尚书李勋与刘德威,讨伐齐王。

不出一月,李佑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李世民赐其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同党关入大理寺,欲处以死罪。

这日夜晚,风雨交加,李世民悲上心头,自己的儿子要造自己的反,即使将他捉拿赐死,心中的悲痛又岂是常人所知。正伤神之际,王公公进来通报道:“陛下,东宫那边来人,说是太子突发重病,生命垂危,请陛下前去东宫一趟。”

“什么?”李世民站起身,“我儿病危!”

如果说失去李佑对他而言不痛不痒,失去太子却如割了他的肉令他心疼。太子是长孙皇后的孩子,也是自己亲自养大,寄予众望的孩子。

李世民二话不说,披上衣裳急匆匆的走出门去。

武媚娘恰是这天值夜,她为皇上撑伞,却怎样也跟不上皇上的步伐。或是皇上过于急切,他一把扯开武媚娘,自己大步向前。武媚娘只得跟随皇上及众人,走在他们身后。

夜黑如墨,只有宫人们手举的火把照亮整个夜空。眼看快到东宫了,乾儿,你等着父皇,你可千万不能有什么事。却在此时,听见身后传来声音,“陛下留步,陛下留步!”

李世民停下脚步,仔细甄别来者何人。

原是东宫侍卫贺兰楚石,他问道:“你要朕留步,可是有何要事?”

贺兰楚石跑的气喘吁吁,终于在李世民面前跪下道:“陛下,东宫万万去不得啊!”

李世民不解,问道:“为什么?”

贺兰楚石由大理寺得知消息,李佑在长安的余党供出了太子的手下纥干承基,如今纥干承基已被大理寺逮捕,贺兰楚石凭着对纥干承基的了解,相信他一定会为了自保供出太子谋划政变之事。与其等待皇上降罪,倒不如自己殊死一搏先向皇上告发。他回答道:“陛下,太子谎称病重,实则要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夺取帝位,陛下万万不可去东宫啊。”

李世民后退一步,惊道:“你说什么?”

贺兰楚石道:“陛下,如今东宫磨刀霍霍,就等着陛下一入东宫擒拿陛下。”

李世民道:“不……不,我儿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来。”

一旁的王公公心下疑心,劝李世民道:“陛下冒险前去万万不可,不如先派将士包围东宫,再仔细搜查。”

李世民听了,点头道:“王公公所言有理,就按你说的办。”

李世民只得返回甘露殿,他遣走了所有宫人,独自一人垂坐于案旁。他静静的等待,希望来人告诉他,贺兰楚石说谎,太子没有谋反之心。太子啊,我付出最多心血的孩子,你不会做出伤害父皇之事,对不对。

终于,来人进来通报,“陛下,贺兰楚石所言不需,臣等在东宫搜出兵器百余件,太子亦没有病重,可以确认,太子殿下确实有夺位之心。”

李世民静静的听他说完,他心如刀绞却不得不强作镇定,良久,他吩咐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难道是朕的报应吗?因为朕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所以上天要这样来惩罚朕?先是佑儿,再是乾儿,他们都是朕的亲骨肉啊!

武媚娘躲在帘后,静静的看着垂废的皇帝,这一刻,她理解,甚至心疼他。

贞观十七年四月,李世民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等宰辅重臣,以及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的主要官员,对太子谋反案进行会审。

审理结果是太子谋反之罪证据确凿。

这结果虽早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可真正接受却如此艰难。按照律法,皇子谋反其罪当诛。可是李世民舍不得,这是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是长孙皇后的长子,朕怎能杀了他。朕若杀了他,将来有何面目去见长孙皇后。

可律法在此,却不能公然违法,李世民神情黯然,只好问大臣道:“该如何处置太子?”

殿内鸦雀无声,太子谋反是皇朝统治中最恶劣的事件,纵使深知皇上心有不忍,却没有人愿意将此等敏感之事揽于自己身上。

终于,一个小官站了出来,他对李世民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此人名为来济,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儿子,时任通事舍人。李世民感激而赞赏的看着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在这一刻愿意站出来请自己保太子一命。

四月六日,李世民颁下诏书:废黜太子李承乾,将其贬为庶民,囚禁在右领军府。

又过了不久,将李承乾流放于黔州。

武媚娘站在李世民身后,想起阴德妃的儿子李佑谋反,皇上二话不说直接赐死李佑,父子亲情之分别可见一般。只因为太子是长孙皇后的孩子,皇上便如此偏颇,武媚娘暗暗为阴德妃叫屈。

且说李佑谋反被诛,阴德妃连带被降了位分,只作阴嫔。

阴嫔只有李佑一个孩子,李佑死后,她整日闭门不出,似乎世间已没有任何事值得她留念依靠。

武媚娘早见惯了帝王的薄情,皇上再未提及阴嫔。倒是后宫中的女人,如今四妃之一的德妃位有空缺,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想弥补这空缺的德妃之位。

底下的宫女宦官们虽不议论,亦无不仔细观察,唯恐得罪了哪位主子,却是下一个新晋的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