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

作者:时久

  菡玉按下狐疑,引他入城:“二位大夫正在商讨军情,请随我来。”中使就在她近旁,因顺口对他道:“大官请。”

  中使回了一礼:“有劳少卿。”

  原来这宦官认识她,副将却只当她是郭李麾下将领,那句未说出口的话不知是否就是这原因。

  菡玉只当不觉,领着两人到中军帐。郭子仪等刚商议完毕,将领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帐来。

  李光弼走在最后,只注意到她,笑着向她招手道:“吉少卿,史思明没趁我们不在城上时偷偷来袭吧?”

  菡玉正要向他引见中使二人,他又接着说:“他今日不来,以后可就不一定有机会了。我们准备明日一早出战。”

  一旁副将突然插话道:“大夫要出战史思明,恐怕是不行了。”

  李光弼这才注意到菡玉身后两人,一人面生,一人还是宦官。

  菡玉解释道:“下官刚刚在城上巡视,正见到中使从西面来。这位是王思礼将军副将,奉王将军之命护送中使。”

  副将向李光弼行礼,李光弼问:“将军方才为何说我不能与史思明一战?”

  副将道:“这……大夫先听过陛下旨意再定夺吧。”

  中使这才取出一只锦袋来,里头装的便是皇帝的亲笔手谕,却不是正式的制书。

  李光弼连忙将中使引入中军帐,与郭子仪一同跪接了手谕,拆开查看。

  皇帝的旨意大大出乎二人意料,竟要他们放弃如今形势大好的河北诸县,回军援助哥舒翰攻取陕郡,进而拿下洛阳。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洛阳周围集结了他十余万主力,气势汹汹,朝廷若不是有潼关天险屏障,早就被他踏平西京。潼关纵有哥舒翰坐镇,暂时也只能被动防守。

  如今要哥舒翰放弃潼关守备主动出击,岂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以卵击石。而郭李二人在河北还未打牢根基,此时挥师西去,叫史思明追在后头打,也会十分被动。

  李光弼看着郭子仪,后者面色坚毅,食指往谕旨上一敲,断然道:“陛下决不会如此糊涂,定是有小人唆使。”

  副将叹道:“不瞒大夫,这的确不是陛下的主意,而是右相一力坚持,说陕郡只有崔乾祐四千羸兵,光复陕郡可使潼关不必直面敌军,京畿更安妥。”

  李光弼怒道:“一派胡言!陕郡无险可守,就算一时光复,安禄山再来袭,还不是即刻又能打到潼关脚下!为那崔乾祐四千羸兵,不知要搭进去多少官军!咱们这边也好不容易等到时机可重创思明,就此放过,待他回复过来,又是一支劲敌。”

  郭子仪道:“史思明当然不能放过。好在陛下只给手谕,未立下旨意。你我当上表细数利害,希望陛下能改变主意。”

  副将赞道:“大夫英明!只是陛下远在长安,二位大夫上表或许能让陛下改了这回的策略,但终比不过有人日日在陛下近侧。”

  李光弼愤然道:“以前陛下隆宠安禄山,安禄山却举兵反叛,陛下犹不警醒,仍宠幸佞臣听信谗言!可恨将士们在外用鲜血打下的江山,都被那些奸佞小人断送了!”

  副将上前一步道:“末将有一策可保长久安宁,不知当讲不当讲。”

  郭子仪道:“请讲。”

  副将却低着头不说话了。倒是那宦官,眼角瞄了菡玉一下。

  李光弼道:“这里并无外人,将军但说无妨。”

  副将仍不言语。

  菡玉心里已明白了几分,对郭子仪、李光弼拜道:“下官先行告退。”自行退出帐外。

  她到城门转了一圈,各将领都已归位,四处严防,也没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她自己也是心神恍惚,心思全不在此处了,便又缓缓走回自己住处。

  --

  郭李二人与副将中使密议出什么结果不得而知。第二日,郭子仪仍按计划出战,与史思明战于嘉山。

  官军在恒阳休整了十余日,精力充沛,而叛军近来不得安生,疲惫不堪,再度被打得大败。史思明麾下五万军队,三万余被歼灭,五千投降被俘,最后只剩一万多人。

  混战中史思明自己也被一箭射落顶盔摔下马去,散发赤脚步行而逃,夜里官军退后方逃回军营,缩回博陵不敢出来。

  李光弼和菡玉处置完了俘虏,去中军帐回禀郭子仪。郭子仪正在写上报朝廷的奏表,看见李光弼进来,拿起来问他意见。

  李光弼看完提议道:“陛下听信谗言催促哥舒翰出关,便是有急于求胜之心,不甘被动。大夫表中只说咱们据守河北,断绝范阳与洛阳信路,动摇敌方军心,恐怕陛下不为所动。不如请求引兵北取范阳,倾覆贼兵巢穴,以其妻子亲属为人质招降,使胡贼从内而溃。如此变守为攻,陛下或许愿意采纳。”

  郭子仪道:“此计甚好。”回座上将李光弼所说加入奏表中。

  不一会儿写好了奏表,再与李光弼阅览,二人商量确定,各自署名盖印,封入招文袋中。

  郭子仪道:“明日一早我便派人送往长安。”

  菡玉上前请命:“大夫,下官愿担此任。”

  此言一出,郭李二人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异样。

  李光弼转身问:“吉少卿,你想回京师了吗?”

  菡玉道:“我本是京官,奉命前来宣旨,逗留三月本已不该。如今官军大胜河北稳定,下官愿为大夫回朝献捷上表,顺道请解旧职,名正言顺地来大夫麾下效力,都正便宜。”

  李光弼看向郭子仪,郭子仪微微一笑,坐下不语。

  李光弼快走两步,拉了菡玉到门边,低声问:“师兄,我只问你,你回朝是为公还是为私?”

  菡玉心中立时明了,转开眼去:“原来师弟是担心我去告密。”

  李光弼道:“那我问你,你和杨昭,是否确无情弊?”

  菡玉不料他会如此直截了当地问出来,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下意识地别开眼。

  李光弼看她神情便知中使所言不假,苦笑道:“原来你这月余来一直挂念的朝中故友就是他。”

  菡玉小声道:“我只是……不想他死。”

  “他死有余辜!”

  菡玉惊抬起头:“师弟,难道你、你答应了?”

  “我当然没有答应。哥舒翰都不肯,我怎么会答应?”李光弼语气稍缓,“但是谁知道除了哥舒翰、大夫和我,他们还去游说过谁?安禄山以讨杨昭为名举兵,天底下有几个人不恨他、不想他死?”

  菡玉讷讷道:“那只不过是个幌子。”

  “我也知道那只是个幌子,但别人不一定知道,远离朝堂的百姓不一定知道。他们只知道杨昭骄纵召乱逼反了安禄山,让他们饱受战乱之苦。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晁错难道不比他无辜?还不是被腰斩于市。”

  “我正是不想他步晁错后尘。”她眼里浮起泪光,强自忍住,“师弟,他曾数次救我性命,就当是报这救命之恩,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西平郡王既然不愿做汉之陶青,二位大夫也不想效仿那陈嘉、张欧,还担心我回去了走漏消息吗?”

  李光弼叹了口气:“师兄,我不是担心自己,我是担心你。”

  菡玉道:“我保证绝不提起那日副将中使与二位大夫密议之事。师弟如果信得过师兄为人,就让我回京去。”

  李光弼道:“我当然信得过你,你要回京,我也不拦你。只是……”他摇摇头,转身往郭子仪座前走去。

  郭子仪看他俩谈完回来,笑着问道:“吉少卿决意要回长安了吗?那这份奏疏就有劳少卿代为传递了。少卿屡献良策,今日能大破史思明,少卿功不可没。子仪当虚席以待,敬候少卿归来。”

  菡玉抱拳道:“承蒙大夫厚爱,下官定不负所托,在朝亦会尽力谏议,使河北局势闻达上听,以免陛下再定误策。”

  郭子仪道:“好极,子仪先代全军将士、河北诸郡父老谢过少卿了。”将案上招文袋递给她,“少卿一路小心。”

  菡玉道:“大夫放心,下官就算粉身碎骨,也一定会将此表交到陛下手上。”接过招文袋辞别而去。

  郭子仪见菡玉已出去了,李光弼还盯着她离开的方向愁眉不展,遂笑道:“你这师兄真有意思,说话也与别人不同。都粉身碎骨了,还怎么把奏表交到陛下手上?”

  李光弼仍不展颜,郭子仪站起身,拍了拍他肩膀:“放心吧,吉少卿虽然仁厚重情,但为人处世还是是非分明,不会因私废法的。”

  李光弼这才叹道:“我就是担心她太过重情,心存妇人之仁,最后苦的还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