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作者:灰熊猫



    蒋国柱从来没有想过要立刻揭发检举张朝与邓名勾结一事,这种事不但难以说清,而且还会引起朝廷不好的联想,毕竟蒋国柱和梁化凤也有不干净的往事。而且这件事还会牵扯到湖广总督张长庚,江西巡抚已经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对手了,湖广总督更是一个太过强大的敌人,现在蒋国柱还只是代理两江总督,招惹不起这么厉害的人物。

    而且蒋国柱还盼望着有一天能成为正式的两江总督,那时更需要和张长庚保持良好的关系,湖广总督这样有利的同盟不但对他的仕途大有益处,同时也能帮他抵挡来自虁东的狂风暴雨——只要一天武昌还在张长庚手中,他就不需要面对邓名的全部压力。

    除非面对邓名这支老虎,否则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不存在竞争关系,和张长庚争斗没有任何益处——就是扳倒了张长庚朝廷也不会让蒋国柱兼任湖广总督;而为了更好的躲避老虎,蒋国柱也需要张长庚这个同伴,必要时还得拉他一把,不然若是同伴都被老虎吃光了,那下次就得自己和老虎赛跑了。之前蒋国柱已经要求梁化凤站在江南提督的高度看问题,他本人当然也要站在两江总督的高度纵览全局,蒋国柱的政敌只是两江境内的竞争者。

    “那时张朝的表情一定会非常有趣,而我能亲眼目睹,而那个满肚子坏水的董卫国呢,也会痛悔不及,他也不想想,他凭什么和我耍心眼?要是玩不过他,怎么会我是代理两江总督,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布政使呢?”蒋国柱在心中无情地嘲笑着董卫国,觉得对方简直就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而遗憾则是因为他无法真的实现这个计划,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讨厌的障碍。

    这个障碍就是右布政使朱国治,此人本是明朝的一个贡生,清军南下后投靠满清,在协助清军镇压汉人反抗上不遗余力,因此一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郎廷佐出任江西巡抚时,朱国治就是他的心腹官员之一,并因为厉行保甲、搜捕抗清志士、残酷剥削百姓为满清聚敛军费等功绩抬旗入籍,成为八旗一员,是满清统治者眼中的准自己人。

    在邓名原先的世界里,郑成功取得的镇江大捷导致蒋国柱在其退兵后被清廷抄家免职,接任江宁巡抚一职的就是朱国治。在得到这个重要职务后,朱国治立刻开始在江南推行全新的政策,严厉镇压对清廷的不满言论,即使是对贪污官员的控诉,也会被朱国治视为危险的苗头,上升到企图背叛朝廷的高度,顺治十八年的哭庙案中,朱国治包庇贪污的县令,对举报者进行无情地屠杀,过程基本就是后来更大规模文字狱的预演和彩排。

    在江苏、在浙江、在云南,朱国治死心塌地的为清廷从事聚敛,对疑似反清的言论和思想则毫不犹豫地残酷镇压,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肆无忌惮地克扣军饷,在民间获得了“朱白地”的称号,就是朱国治在官场中的同僚,也在背后用这个雅号来称呼他。但朱国治得到了满清统治者的青睐,对他血腥镇压汉人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赞赏,无论是索尼、鳌拜这样的摄政大臣,还是亲政后的玄烨,对朱国治都是恩宠有加。吴三桂起兵后将朱国治处死,痛恨他入骨的周军士兵将其尸体分而食之,尸骨无存。

    朱国治这种对与汉人反抗者不共戴天的情操深深感动了玄烨,为了表彰他对清廷死而后已的忠诚,清廷为其著书立传,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全天下宣传他的事迹,上升到了忠良楷模的高度。清朝灭亡后,对朱国治伟大情操的颂扬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延续,由一些汉人编写的《清史稿》中,朱国治也是以圣贤面貌出现的;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朱国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吴三桂起兵时,用很长一段的朱国治与妻子对答的剧情,来昭显他为国无暇谋身的高尚情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朱国治义正辞严地拒绝吴三桂的劝降,痛斥其分裂祖国的反动行为,向周军官兵高呼满汉平等口号,慷慨就义、含笑而逝。

    在这个世界,郎廷佐在收到朝廷下达的追究镇江战败之责、将蒋国柱革职抄家、管效忠发配为奴的秘旨后,同样立刻将朱国治从江西调来,准备向朝廷保举他为江宁巡抚。可这个世界的发展轨迹有所不同,朱国治还没有赶到南京,战局就又一次发生大变,邓名生擒郎廷佐,全歼南京城下的清军水陆两军,而朱国治也因为交通隔绝而不得不在池州府境内停留。

    等邓名撤兵,朱国治能够重新上路时,南京已是翻天覆地,郎廷佐叛国被杀,力挽狂澜的蒋国柱以江宁巡抚的身份代理总督衙门,并且与新任江南提督梁化凤结成了同盟——远在江西的董卫国认定两人间必有间隙,一开始朱国治也曾这样想,认为蒋国柱和梁化凤以前的矛盾无法缓和、化解,但几次试探后他却惊讶地发现,因为某些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梁化凤与蒋国柱的同盟关系异常稳固,可以用牢不可破来形容。

    对于这个来取代自己职务、郎廷佐的心腹,蒋国柱当然不会有任何好感,而且他知道朱国治同样是自己的竞争者,虽然没有张朝的威胁那么大,但同样在朝廷的两江总督候选人名单上;而朱国治不但对两江总督这个位置有说觊觎,还深知若是蒋国柱得意,那自己的仕途就会变得一片灰暗,如果自己无法登上总督宝座,那朱国治宁可帮助张朝获胜也不愿意看到蒋国柱在两江呼风唤雨。

    尽管蒋国柱把朱国治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因为他知道这时朝廷的平衡之术,朱国治就是用来督促他努力为北京效劳、同时也是监视他的工具。因为深知朱国治不会在总督之争中站在自己一边,蒋国柱也不会向他透露任何秘密,尤其是与张朝勾心斗角的这些,若是告诉了朱国治那就与告诉张朝无异。

    蒋国柱不愿意让朱国治呆在江宁这个要害之地,正好安庆知府把城池丢失过,还曾被邓名俘虏,蒋国柱就让朱国治去安庆以布政使身份视知府事。漕运开始后,蒋国柱一度想调朱国治去协助漕运总督——这个协助工作从来都是吃力不讨好,有了成绩是漕运总督的,若是除了纰漏则会成为漕运总督衙门的替罪羊。

    可再三考虑后,蒋国柱却是不敢。万一朱国治做出了什么成绩怎么办?或是朱国治用贪污来的钱财行贿漕运总督,攀上了关系,这岂不是给朱国治增加竞争两江总督一职的筹码吗?再说,就算朱国治没有办法给自己创造机会,他破罐子破摔地搞破坏,变相替张朝出力又该如何是好?蒋国柱不敢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反倒觉得可能性很大——若是朱国治成功地用漕运把蒋国柱拖下马,张朝得志后一定会愿意报答他的

    最后蒋国柱不得不派了自己的一个心腹去协助漕运总督,千叮咛、万嘱咐,让这个心腹一定把事情办好,不要给蒋国柱的政敌任何机会。没关系,反正等成为两江总督后,收拾朱国治的机会多得很,不必急于眼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