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

作者:刘和平

方步亭每次出门都是同样的规矩,一个人拎着包,独自从洋楼走到前院大门,然后是看门的护卫轻轻地把门开了,他静静地走出去,小车早就在门外等着了。

今天规矩变了,不是方步亭有新的招呼,而是从谢培东开始,到昨天才搬回来的程小云,还有今天依然在家陪着他的方孟韦,三个人都跟着他走出了洋楼,只是静静地跟着。

走到前院的一半,方步亭似乎才察觉到他们都在身后跟着,站住了,慢慢回头:“都跟着干什么?”

真是不知从何说起,三个人开始都没有说话。

还是谢培东先开口了:“行长,我陪你去。他们问什么你都不要说话,我来说。”

方步亭眼中是那种习惯了的信赖,却摇了摇头:“你就不要牵进去了。对付这几个人我还不至于要人护驾。”

“行长,还是让姑爹跟着去吧。”程小云当着人也一直称方步亭行长,称谢培东姑爹,“不是说怕那五个人,有姑爹在,孟敖会听话些。”

方步亭的脸阴沉下来了:“注意你的身份。什么时候允许你插嘴我的公事了?”话是对着程小云说的,目光却在注意方孟韦的反应。

方孟韦这才开口说话了:“爹,您到那里以后,不要跟他们说那么多。我现在就去北平电话局,看着他们把顾先生家里的越洋电话接通了,您到时候直接跟顾大使通话就是。”

方步亭的脸舒展了好些,是对这个小儿子的孝顺,也是对这个小儿子每逢大事精明的一种欣慰,可很快又严肃了面容,转对谢培东:“辛幼安那句词是怎么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吧?”这句话是夸奖,但显然夸奖得有点过头。方步亭随时都在警惕,让儿子不要过分得意张扬。

谢培东十分默契:“行长,不要这样夸他。孟韦还当不起这句话。”

方孟韦知道父亲此时的心情,也知道父亲说这句话的心思,向姑爹掠过一丝感激的目光:“爹,姑爹。我先去了。”大步向门外走去。

方步亭这才又徐徐向大门走去。

谢培东跟着。

程小云却站在原地。

方步亭又停住了,回头望着程小云。

程小云只好走了过去。

方步亭不避讳谢培东,对她说道:“今后孟韦在身边你少说话。我是为你好。”

“知道。”程小云低声答道。

方步亭这才转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谢培东跟到门口大声招呼:“去张自忠路顾大使宅邸。一路上注意行长的安全!”

“是。”一个司机、两个便衣护从同声答道。

方步亭上了车,司机和护从都上了车。

那辆小车平稳地驶出了胡同。

谢培东和程小云一直看着小车转了弯,二人不约而同地对望了一眼,都是担心忧虑的眼神,默默地走进了大门。

北平顾维钧宅邸五人小组会议室。

会议室里应该是八个人,这时却只坐着七个人。

曾可达那个副官的位子是空着的。

七个人都沉默着。

五人小组的成员都低着头看文件,借以掩饰即将面临的难堪局面。

方孟敖一改原来无所谓的神态,雪茄也早就没抽了,像坐在战斗机里,目光定定地只望着前方。

马汉山却在吸烟了,前一支还没有吸完,后一支又对着烟蒂吸燃了。

“报告!”门外传来了曾可达副官的声音。

五人小组成员都抬起了头。

马汉山手里的烟也停在那里。

只有方孟敖一动不动,还是原来那个姿势。

“方行长请到了!”副官接着在门外报道。

曾可达用军人的姿态倏地站起来。

杜万乘这才反应过来,一边站起,一边对其他三人说道:“都起来吧。”

那三个人当然都跟着站起。

——这是五人小组对来人表示极大的尊敬和礼貌。

马汉山心里别扭极了,他当然不敢不跟着站起,心里却忍不住嘀咕,同样是调查询问,对方步亭的态度与对自己有天壤之别,不禁向方孟敖望去。

同时望向方孟敖的还有曾可达,见方孟敖还是一个人端坐在那里,便低声说道:“方大队长,请起立。”

方孟敖站起来。

那扇门竟推开得如此慢,不知是那副官过于小心,还是屋内的人出现了幻觉,总之,那扇门好像过了很久才慢慢被推开。

会议室里从来没见过方步亭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曾可达。

会议室里十年没见过方步亭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方孟敖。

曾可达像是两只眼睛能够同时分别看两个人,一只眼睛在打量着出现于门口的方步亭,另一只眼睛在暗中观察右边的方孟敖。

方步亭在门外站着,虽已入暑,仍然衣冠楚楚。那扇门全推开了,他才取下头上的礼帽,放在胸口,向室内的所有人微微鞠了一躬。

又是曾可达,率先举手还礼。

五人小组另外四人跟着弯腰还鞠躬礼。

曾可达斜眼望向方孟敖。

方步亭在门口也感觉到了站在左边那个身穿飞行夹克的高大身影。

只有方孟敖依然直直地站着,眼望前方,没有任何举动。

曾可达目光复杂,两只眼都望向了方步亭。

方步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谦笑着向五人小组又弯腰还了一礼:“不敢当。”慢慢跨步进了会议室。

五人小组都站直了身子,在等方步亭入座。

坐哪里呢?

如果坐到马汉山身边,那便是被质询的位子。

可也不能坐到别处。

方步亭丝毫没有让五人小组为难,径直走到马汉山身边。

马汉山这时倒是眼明手快,立刻挪开了身边那把椅子,让方步亭好靠近桌边,待方步亭站好,他才将椅子移正了,好让方步亭坐下。

杜万乘:“方行长委屈,请坐。”

方步亭坐下了,五人小组这才坐下。

方孟敖仍然目视前方,跟着坐下。

马汉山是最后一个,也跟着坐下了。

王贲泉跟方步亭是最直接的关系,因此由他介绍:“在座诸位多数是方行长的老朋友。可能只有曾督察以前没有见过,我介绍一下。方行长是美国哈佛的博士,长期就职于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论起德高望重,宋先生、孔先生都是尊敬的。曾督察在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任职,是总统都看重的青年将官。”

二人不得不正视了。

曾可达十分礼貌地:“久仰。”

方步亭十分得体地:“幸会。”

“方大队长。”曾可达突然望向方孟敖。

方孟敖又以军人的姿态倏地站起来。

曾可达:“今天是会议,我必须介绍一下。方行长,令公子方孟敖现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驻北平经济稽查大队兼青年航空服务大队大队长。”

奇怪的是,其他人的目光都在回避着,或望着文件,或望着别处。

方步亭的头在慢慢向左边移动,他必须要看这个儿子了。

在他一生的记忆里,这次头的移动,比他在美国第一次见导师、回国后第一次见蒋介石都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目光望向这个“逆子”时,迎接他的会是什么。

还有一双眼在十分专注即将发生的十年一见,这就是曾可达。他没有看方步亭,而是十分期待地望着方孟敖,目光中满是那种希望儿子认父亲的善意期待。至于有几分是真诚,有几分是观察,此时连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

方步亭终于正面望见这个十年未见的儿子了!自己是坐着的,儿子是站着的,一米八几的身躯本就伟岸,且是仰视,何况他的头顶还高挂着国父的巨幅头像!

方步亭的目光空了,在等着任何迎接他的结果。

砰的一下,是皮鞋后跟相碰的声音,由于室内太静,这一碰便很响!

所有回避的目光都下意识地同时望向了方孟敖。

方孟敖刚才没有敬礼,这时竟十分标准地将右手举向帽檐,敬礼的方向却是他的正前方!

所有的目光都定在他的身上。

方孟敖突然向右呈四十五度转身,敬礼的身躯正面对向了方步亭。

于是,所有的目光又都转向了方步亭。

方步亭刚才还空空的眼神有了亮光,可也就是闪了一下,因为儿子的目光只是望着自己头顶的方向。

是站起来,还是坐着不动?

方步亭稳稳地坐在那里,说道:“请坐下吧。”

方孟敖的手标准地放下了,移正了身子,坐了下去。

在座的所有人提着的心其实都没有放下去。特赦方孟敖、重用方孟敖的背景或多或少大家都知道。党国的事从来都不会公事公办,但公事私办时总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恩怨。有恩的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怨的那便是小事闹大,甚至是无事闹有。像今天这样利用儿子来打父亲,好像大家都还没经历过。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年青的一派要对老朽们下狠手了。

数杜万乘的年龄身份最为尴尬,四十左右,老的靠不上,少的又不是。一定要归类,当属中年有学识的清流一派,对贪腐十分憎恶,搞斗争又无胆魄。现在又轮到他主持会议了,想了想,只好说道:“方行长,请您来的意思,我们不说您也应该知道。‘七五学潮’国府十分重视,说法也有很多。问题是,盟国发了照会,很多议员也在国会提出了质询。国家财政现在十分困难,军事物资的供应已是捉襟见肘,民生物资也都压到了最低预算,如果这中间还出现贪腐走私,财政部这个家根本就没法当了。北平市民食调配委员会的民生物资,财政部都是严格按照预算拨款购买的。为什么总是实物和账目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东北十六所大学一万五千多学生搬迁北平,是7月份教育部向财政部正式报的预算,财政部拨了款的嘛。为什么会出现7月4日北平参议会遣散东北学生的提案?央行北平分行管着民食调配委员会的账,中央的钱款是不是划到了北平,北平分行是不是把钱款划到了民食调配委员会?如果钱款都到位了,那么央行北平分行便没有任何责任?我们请方行长来,主要是问清楚这件事。”

杜万乘不谙政治,算起经济账来还是条分缕析而且深中肯綮的,这样的问话方步亭必须回答。

五人小组其他四人这时都埋着头,一致装着看文件,等着方步亭回答。

方步亭慢慢回答了:“中央财政部的代表来了,央行总部的代表也来了。我能不能冒昧先问一句,杜总稽查刚才问的钱款是不是划到了北平分行,这个钱款指的是美元,还是法币?”

杜万乘被他一句就问倒了,因为调拨现金从来都是中央银行,财政部哪能知道?只好望向了王贲泉。

王贲泉回答了:“美国援华代表团7月3日才跟国府签的《援华法案》。至于法案里同意援助我们多少美元,目前尚属国家机密,本人不能在此泄露。但也可以跟诸位露个风,美国答应的援华美金,三分之二是军事援助,三分之一才是民生物资援助。有多少,能管多大的事姑且不说。那些钱现在还只是字,只是写在两国法案协议上的字,不是钱。要是说到法币,我想财政部比我们更清楚,就是调动所有的飞机火车运送,也买不到物资。我帮方行长说一句话吧,银行是需要储备金的。金库里没有黄金,美元也都还在美国。愣要把民食调配委员会物资购买调拨发放的事情往央行身上扯,往北平分行扯……方行长,你可以向央行总部写辞呈,我帮你去辞掉这个行长。免得替人背黑锅。”